癌症疼痛(癌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约30%-50%的癌症患者和70%-90%的晚期癌症患者经历中重度疼痛。本指南基于临床研究和权威指南,系统介绍癌痛的管理策略。
癌痛的定义与分类
癌痛可分为三大类型:
1. 肿瘤直接引起的疼痛:肿瘤侵犯骨骼、神经、内脏或软组织导致的疼痛,如骨转移痛、神经压迫痛等
2. 与癌症治疗相关的疼痛:包括手术后疼痛、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放疗后纤维化等
3. 与癌症间接相关的疼痛:如长期卧床导致的压疮、肌肉萎缩等
从病理生理学角度,癌痛又可分为:
伤害感受性疼痛:包括躯体痛(定位明确,如骨痛)和内脏痛(定位模糊,如腹腔脏器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由神经系统损伤或功能障碍引起,常表现为烧灼感、样痛或异常性疼痛
癌痛评估原则
全面准确的疼痛评估是有效治疗的基础,应遵循"5A"原则:
Analgesia(镇痛):评估疼痛程度和性质
Activities(活动):评估疼痛对日常功能的影响
Adverse effects(不良反应):监测治疗副作用
Aberrant behavior(异常行为):评估药物滥用风险
Affect(情感影响):关注疼痛对情绪和心理的影响
评估工具推荐:
数字评分法(NRS):0-10分,3分以下为轻度,4-6分为中度,7分以上为重度
视觉模拟评分(VAS):10cm线段,患者标记疼痛程度
面部表情疼痛量表:适用于沟通困难患者
癌痛药物治疗的三阶梯原则
第一阶梯:非类药物
适用于轻度疼痛(NRS 1-3分):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双氯芬酸、塞来昔布
对乙酰氨基酚:肝肾功能正常者可选用
注意事项:长期使用需监测胃肠道、肾脏和心血管副作用
第二阶梯:弱类药物
适用于中度疼痛(NRS 4-6分)或第一阶梯药物控制不佳:
可待因
(具有双重作用机制)
注意:弱类药物存在"天花板效应",剂量增加至一定水平后镇痛效果不再增强
第三阶梯:强类药物
适用于重度疼痛(NRS≥7分)或中度疼痛经第二阶梯治疗无效:
即释:用于剂量滴定和爆发痛
缓释:基础镇痛
、透皮贴等
用药原则:"按时给药"维持稳定血药浓度,"按需给药"处理爆发痛
特殊类型癌痛的治疗策略
神经病理性癌痛
推荐联合使用:
抗惊厥药:加巴喷丁、普瑞巴林
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
局部用药:利多卡因贴剂
骨转移疼痛
综合治疗策略:
双膦酸盐(如唑来膦酸):抑制破骨细胞活性
地诺单抗:RANKL抑制剂
放射性核素治疗:如锶-89、钐-153
局部放疗:缓解局部骨痛和预防病理性骨折
内脏痛
特点为定位模糊、常伴有自主神经症状,治疗策略包括:
类药物为基础
辅助药物:抗胆碱能药、解痉药
神经阻滞:腹腔神经丛阻滞对癌等上腹部疼痛效果显著
非药物治疗方法
介入治疗
神经阻滞/毁损:针对特定神经支配区域的顽固性疼痛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通过植入泵将药物直接输送至蛛网膜下腔,减少全身用量和副作用
脊髓电刺激:适用于某些神经病理性疼痛
心理社会支持
认知行为疗法:改变疼痛认知和应对方式
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
支持性心理咨询: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2024-2025年指南重要更新
1. 类药物使用优化:
强调个体化滴定,不再严格遵循"爬阶梯"方式,中重度疼痛可直接选用强类药物
新增/纳洛酮复方制剂,减少类药物引起的便秘
2. 多模式镇痛组合:
推荐早期联合使用辅助镇痛药(如抗惊厥药、抗抑郁药)与类药物
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提出基于机制的精准用药策略
3. 新型治疗选择:
新增NK-1受体拮抗剂(如阿瑞匹坦)用于化疗引起的疼痛综合征
低剂量纳曲酮(LDN)作为辅助治疗的证据等级提升
4. 特殊人群管理:
老年患者:强调肾功能评估和剂量调整,优先选用不经肾脏代谢的药物
儿童患者:更新疼痛评估工具和剂量换算表
临床实践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问题1:类药物副作用管理
便秘:预防性使用缓泻剂(如聚乙二醇),必要时使用促动力药或受体拮抗剂
恶心呕吐:可使用5-HT3受体拮抗剂(如昂丹司琼)
呼吸抑制:罕见但严重,需密切监测,备有纳洛酮急救
问题2:爆发痛的处理
定义:基础镇痛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出现的短暂剧烈疼痛
治疗:使用即释类药物(通常为每日总量的10%-20%)
评估:需区分"诱发性爆发痛"(可预防)和"自发性爆发痛"
问题3:类药物轮换
指征:出现不可耐受副作用或镇痛效果不佳
方法:计算等效剂量后减少新药剂量25%-50%,避免交叉耐受
常用转换:、、之间的转换
癌痛管理的多学科协作模式
优化癌痛治疗需要多学科团队(MDT)协作:
肿瘤科医生:评估原发病和治疗方案
疼痛专科医生:制定镇痛方案
护士:日常评估和用药指导
临床药师:药物相互作用监测和剂量调整
心理医生:处理情绪和心理问题
康复治疗师:功能恢复训练
患者及家属教育要点
1. 疼痛报告:
鼓励患者如实描述疼痛,不要强忍
使用疼痛日记记录强度、性质和用药情况
2. 用药依从性:
类药物需按时服用,不要等到疼痛剧烈时才用
不自行调整剂量,所有变化需与医生讨论
3. 非药物方法:
学习分散注意力技巧(如音乐、阅读)
保持适度活动,避免长期卧床
4. 紧急情况识别:
严重嗜睡、呼吸减慢等过量症状
突发剧烈疼痛或神经症状(如肢体无力)
癌痛的有效控制是癌症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患者的基本权利。随着治疗理念的进步和新技术的应用,90%以上的癌痛可以通过规范化治疗得到满意控制。建议患者及时与医疗团队沟通,共同制定个体化的镇痛方案,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