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诊疗规范文件
1. 《中国肺癌骨转移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
由多学科专家团队制定,采用GRADE证据分级,提出12条推荐意见,涵盖诊断流程、MDT模式、骨改良药物应用及局部治疗策略。
诊断首选放射性核素骨显像(BS),确诊需结合CT/MRI/PET-CT或骨活检。
治疗强调全身治疗联合骨改良药物(双膦酸盐或RANKL抑制剂),顽固性骨痛推荐立体定向放疗(SBRT)。
2. 《恶性肿瘤骨转移及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中国抗癌协会发布,覆盖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肾癌四大癌种,提出诊断体系(ECT初筛→CT/MRI确认→骨代谢标记物监测)。
治疗分阶梯:基础镇痛→局部放疗/核素治疗→系统治疗(唑来膦酸每3-4周静脉注射)→外科干预。
3. 《乳腺癌骨健康全周期管理规范》
针对早期乳腺癌骨丢失预防和晚期骨转移治疗,明确双膦酸盐辅助治疗适用人群(绝经后高风险患者)及骨转移患者SREs防治方案。
二、其他癌种专项共识
1. 前列腺癌骨转移
88.7%转移至骨,以成骨性病变为主。推荐ADT联合新型内分泌药物(如阿比特龙),骨改良药物需长期使用。
放射性配体治疗(如177Lu-PSMA-617)可使mCRPC患者死亡风险降低38%。
2. 肾癌骨转移
72%-85%发生SREs,溶骨性破坏为主。MDT模式下建议靶向治疗(舒尼替尼)联合手术/放疗,脊柱转移优先MRI评估。
3. 妇科恶性肿瘤骨转移
2025年版共识强调早诊早治,SREs管理需结合系统治疗(化疗/靶向)和局部干预(放疗/骨水泥成形术)。
三、治疗技术进展
1. 骨改良药物
双膦酸盐(如唑来膦酸):抑制破骨细胞,降低SREs风险16%-22%。
RANKL抑制剂(如地舒单抗):较双膦酸盐更长效,但颌骨坏死风险略高(1.9% vs 1.2%)。
2. 局部治疗
立体定向放疗(SBRT):精准控制寡转移灶,疼痛缓解率显著。
放射性核素治疗:如177Lu-DOTA-IBA,2025年版指南明确其适应症及剂量学规范。
四、多学科协作(MDT)模式
所有指南均强调MDT必要性,需肿瘤内科、骨科、放疗科等共同制定方案。
《肺癌骨转移MDT白皮书》推动诊疗标准化,覆盖全国各级医院。
如需具体文件全文,可参考各指南发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