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无癌症基因”或“不得癌症基因”的概念,目前科学界的共识是:不存在绝对“不会得癌症”的基因或体质,但某些基因特征和生活方式可以显著降低患癌风险。以下是综合分析:
1. 基因与癌症的关系
人体内存在原癌基因(如EGFR、RAS)和抑癌基因(如TP53、BRCA1),正常情况下它们共同调控细胞生长。当原癌基因突变或抑癌基因失活时,可能引发癌症。
即使没有已知的高风险基因突变(如BRCA1/2),癌症仍可能由环境因素或其他基因异常累积导致。
2. 降低风险的“特质”
遗传背景:无癌症家族史、无已知致癌基因突变的人群患癌风险相对较低。
生活方式:不吸烟、限制饮酒、均衡饮食(多蔬果、少加工食品)、规律运动、保持健康体重可降低10%-20%的患癌风险。
环境与免疫:避免接触致癌物(如紫外线、石棉)、接种疫苗(如HPV疫苗)、增强免疫力也有助于预防。
3. 关于“无癌基因”的误解
网传“无癌基因”通常指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剔除特定高风险基因(如BRCA1),但这仅针对单一癌症类型,且无法完全消除其他癌症风险。
癌症是多因素疾病,基因仅是其中一环,环境与生活方式同样关键。
4. 主动预防建议
基因检测:高危人群(如家族史)可通过检测了解风险,但需结合临床解读。
定期筛查:50岁以上建议结肠镜、低剂量CT等早期筛查。
目前没有“不得癌症”的绝对基因,但通过科学管理遗传、代谢、免疫等维度,普通人可显著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