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多个截肢少年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励志故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以下是部分典型案例及相关信息整理:
一、因癌症截肢的考生案例
1. 王晨
6岁确诊恶性骨肉瘤并截肢,术后经历义肢磨合期的痛苦,但坚持学习。2018年以585分考入西南民族大学,后保研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他常以苏轼《定风波》激励自己,并积极参与志愿活动,曾获国家奖学金。
2. 小豪(化名)
12岁确诊骨肉瘤,经多学科治疗保住双腿。2025年报道时已完成学业并投身公益,成为抗癌宣传代表。
3. 李国成
19岁宁乡少年,因骨癌截肢后仍坚持备考,最大愿望是上大学。尽管病情恶化,他在病床上仍保持乐观态度。
二、其他原因截肢的高分考生
1. 周桐(安徽)
2019年因车祸截肢,经历7次手术后以684分考入清华大学(全省理科171名),清华招生组称其通过“自强计划”认定。
车祸后他在ICU便开始自学,被赞“印证清华校训‘自强不息’”。
2. 王胤(四川)
初三因脊髓肿瘤截瘫,2025年高考获物理类634分,仅休养一学期便重返校园。
三、社会支持与政策保障
高考便利措施:残障考生可申请延长考试时间(盲文试卷延长50%,书写困难者延长30%)、使用辅助器具、单独考场等12项便利。2025年全国1.4万名残障考生获此类支持。
地方举措:如四川为246名残疾考生提供“一人一策”帮扶,包括心理疏导、无障碍考场改造等。
这些故事展现了逆境中的坚韧,也反映了教育公平与社会关怀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