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到了,虚不受补怎么办-
冬至,是古老的进补时节。人们深信,人体内阳气如破土新芽般勃发生长,身体更易吸收外界的营养精华。自古,我国便有冬至进补的习俗,期盼以此增强体魄,滋养生命。有些人会发现,尽管吃了大量的补品,却常常出现腹泻、上火,身体不适,甚至体质未见增强的情况。这很可能是身体出现了“虚不受补”的现象。
那么,为什么会虚不受补呢?
究其原因,在于脾胃不和。在现代社会高压生活下,人们常常因精神压力、饮食无度、烟酒刺激等因素,引发肠胃疾病,导致脾胃功能紊乱。常见的症状如反胃、呃气、上腹灼热、腹胀、腹痛等,都是脾胃受损的表现。
中医有言,“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是生命的根本,是人体储存能量的重要区域,拥有全部的消化功能。一旦脾胃受损,工作受阻,人体就无法正常吸收和分配能量,导致其他器官运作及新陈代谢减缓。此时若强行进补,不仅无法有效吸收营养、增强体质,反而可能使五脏六腑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引发一系列疾病。正如元代名医李东垣所说,“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要想培元固本,必须先调理好脾胃。冬至时节的冷空气会刺激胃酸分泌,但不一定能促进消化酶的增长。人们的食欲旺盛,但若过度进补,摄入高热量、高胆固醇食物,会给肠胃带来负担,导致化学性消化不良。对此,上海瑞金医院袁耀宗教授建议补充消化酶,特别是胰酶。例如,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作为常用药物,其配方包括胰酶、促胆汁分泌的阿嗪米特和消除腹胀的二甲硅油,能有效消除消化不良症状,帮助进补人群更好地吸收营养、护理肠胃。
冬至进补时,我们需要注意调整传统方式。过去人们多选择羊肉、辣椒等高热食物进行进补,但现代生活节奏下的人们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在冬至进补时,应更注重食物多样化与健康化,注意谷、果、肉、蔬的搭配,坚持“三多三少”原则:多蛋白质、多维生素、多纤维素,少糖类、少脂肪、少盐。可以选择山药、扁豆、薏苡仁、白术等食材煲汤饮用。白萝卜也是良好的进补食材,具有和胃、止吐、消食等功效,还能止咳化痰、清热解毒。
男女老少体质各异,进补需谨慎。对于肠胃功能较弱的朋友来说,冬至进补更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补品。切勿盲目跟风,以免适得其反。在这个寒冷的冬至时节,让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合理的饮食来呵护身体,迎接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