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注胶虾现状观察关注检测标准不一问题
当人们在大虾中发现了被注入的明胶,在虾头和虾身之间形成了透明的胶状物,这些虾就被市民们称为“注胶虾”。关于“注胶虾”是否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使人们心中充满了疑虑,而这一切的根源在于缺乏相关的检测标准。
天津市工商局食品监督管理处的崔洪涛副处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关于“注胶虾”中注入的物质以及是否构成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问题,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应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检测。
当媒体记者拿着“注胶虾”样品试图寻找相关检测机构,以检测注入虾体内的透明物质时,多家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机构却纷纷表示“无法检测”。他们指出,只有明确的检测项目和目的,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测。否则,没有目标和标准,他们“不知从何下手”。
天津市食品安全办公室于2月17日上午召集了包括天津科技大学在内的多单位专家,对“注胶虾”的检测标准和方法进行研究。与会专家一致表示,目前对“注胶虾”还没有统一的检测标准和方法。
为了应对当前的“注胶虾”问题,专家们提出了几种实用的方法。可以通过肉眼观察,直接判断是否是“注胶虾”。只要在虾中添加非虾本身物质,就属于违法违规行为。根据“注胶虾”中可能添加的明胶和琼脂等物质熔点不同的特性,可以采用加热或水煮的方式来鉴别虾中是否有非法添加物。还可以组织进行实验室检测。
天津市卫生监督所的崔春明副所长表示,“注胶虾”根本不需要检测,肉眼就能分辨其是否注射了其他物质。不管注射的是什么东西,都是不被允许的,否则就是掺杂使假,属于违法行为。水产批发商陈敏也告诉记者,行业内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虾是否注胶。显然,“注胶虾”在监管眼皮底下横行多年,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检测上的难题。
对于消费者来说,保障食品安全是每个人的基本权益。而针对“注胶虾”问题,除了期待和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和制定相关法规外,消费者自身也需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在选购虾类产品时,应该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家,留意产品的产地和检验标识,以保障自身健康。对于发现的“注胶虾”,应积极向相关部门举报,共同维护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