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铬细胞瘤是哪些因素引起

抗癌饮食 2025-07-10 20:20肝癌症状www.aizhengw.cn

嗜铬细胞瘤主要分布于肾上腺,占80%~90%,且多为单侧生长。肾上腺外的瘤则主要位于腹膜外和腹主动脉旁,占比约10%~15%,也有一些特殊的部位如肾门、肝门、膀胱和直肠后等。这种肿瘤大多数为良性,恶性仅占10%。

嗜铬细胞瘤的起源和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在胚胎早期,嗜铬细胞瘤的前体细胞源自神经嵴和神经管,这些细胞可以分化成交感神经母细胞和嗜铬母细胞。其中大部分嗜铬母细胞会迁移到胚胎肾上腺皮质内,形成肾上腺髓质。另外一部分则会随交感神经母细胞迁移到椎旁或主动脉前的交感神经节,形成肾上腺外嗜铬细胞。这些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在胚胎期的9到11周就已经成熟,比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的成熟还要早。在出生后,随着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的成熟,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会逐渐退化并消失。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这些同源的神经外胚层细胞可能会发展成肿瘤。

家族型嗜铬细胞瘤则与遗传密切相关。对于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EN-2A,MEN-2B),有报道显示这些病例中存在1号染色体短臂的缺失。还发现这两种疾病都有REI原癌基因的种系突变。其中,MEN2A表现为RET10号外显子的突变,这种突变能够影响细胞表面的酪氨酸激酶受体;而MEN-2B则有10号染色体RETB原癌基因的突变,这种突变影响的是酪氨酸激酶的催化部位。这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细胞生长失去控制,从而引发疾病。

还存在其他与嗜铬细胞瘤相关的综合征和基因突变。例如,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中的嗜铬细胞瘤与VHL基因的错义突变有关;多发性神经纤维瘤(Ⅰ型和Ⅱ型)中的嗜铬细胞瘤仅与Ⅰ型有关,其基本的基因损害为RFl基因的失活性突变。这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细胞生长和变异的调节失衡,从而引发肿瘤的发生。

嗜铬细胞瘤具有分泌功能,能够自主分泌儿茶酚胺,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以及多巴胺。这些物质能够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如α和β受体,对相应的组织器官产生影响,引发一系列临床表现。嗜铬细胞瘤患者的所有病理生理变化,都与这一分泌功能密切相关。

上一篇:恶性黑色素瘤晚期的表现症状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