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是在拯救病人还是在祸害病人
化疗:双刃剑下的选择专家解读与中医应对之道
化疗,这个词汇对于癌症患者及其家属来说,既熟悉又充满矛盾。治疗肿瘤癌症的一种有效手段,它能在短时间内显现效果,但与此化疗药物如同双刃剑,它在攻击肿瘤细胞的也对正常细胞造成伤害。尤其对于那些分裂、增殖快的细胞,这些原本构成人体免疫防御系统的细胞与组织,在化疗的冲击下遭受破坏,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严重受损。患者将面临一系列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
具体说来,化疗对人体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身体衰弱:患者经历全身疲乏、精神萎靡、出虚汗、嗜睡等身体不适症状。
2. 炎症反应:化疗可能引发发热、头晕、头痛、口干、口舌生疮等症状。
3. 抑制:多数化疗药物会导致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甚至影响到红细胞和血色素。
4. 消化障碍: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这些都是化疗药物对胃肠道粘膜刺激的结果。
5. 免疫功能下降:化疗药物进一步损害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指标如E-玫瑰结试验等下降。大部分抗肿瘤化疗药物都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面对手术和化疗带来的双重打击,患者该如何应对?中医中药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治疗调理方案。手术本身也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伤害,耗气伤血,使脏腑经络气血失调。在手术前后,通过全身调理增强手术创伤的恢复,中医中药的扶正调理法成为首选。专家指出,手术联合中医综合治疗方法已经成为全国肿瘤医院领域的广泛应用,是目前治疗肿瘤、恶性肿瘤的最佳综合疗法。术后予以中药扶正调理,不仅可以抑杀癌细胞,还能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
中医理念认为手术耗气伤血,手术后患者多表现为气血两亏或气阴两伤。而现代医学通常建议在术后开始化疗或局部放疗。但根据大量临床及基础研究,针对手术前后患者身体虚弱的特殊阶段,完全可以应用中医扶正的方药来调整免疫功能。抗转移治疗需在确诊后(手术前)及早进行,因为肿瘤细胞可能在早期就向全身扩散。中医的提前介入,对于调整患者身体状态、增强免疫力、提高后续治疗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