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治疗淋巴瘤患者更受益 《中国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质控标准 》在京发布
中国淋巴瘤患者的生存之路:全程管理与质控标准的双翼齐飞
为了响应国务院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提高总体癌症五年生存率,北京爱谱癌症患者关爱基金会与罗氏制药中国共同发起了一场重要行动。近日,他们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百姓健康电视频道直播发布了《中国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质控标准》,标志着中国淋巴瘤患者在治疗与管理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淋巴瘤是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肿瘤之一,中国每年约有10万名新发淋巴瘤患者。尽管随着治疗方案的更新和医保政策的覆盖,中国淋巴瘤患者的治疗可及性有所提升,但生存状况仍面临严峻挑战。据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的数据,中国淋巴瘤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仅为38.4%,与美国和日本相比存在明显差距。造成这一差距的原因主要包括诊断的规范性、治疗的依从性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中国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质控标准》的发布显得尤为重要。该标准旨在提升公众对淋巴瘤的疾病认知,推动中国淋巴瘤的规范化诊疗,满足淋巴瘤患者的未尽之需。它明确了“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的概念,包括患者就诊引导、规范化诊疗推进和康复期随访三部分。
通过多学科诊疗团队的努力,潜在淋巴瘤患者将得到相关检查,实现早期诊断。确诊后,患者将得到正确的就医引导,推动规范化诊疗的实施。这一全程管理模式将有效改善患者误诊情况和患病心理负担,提高患者总生存率。该标准还将在全国大力推广临床“医、护、患”一体化的全程管理诊疗模式,提高淋巴瘤患者的生存质量,让更多的淋巴瘤患者走向治愈之路。
淋巴瘤患者面临的误诊率高、治疗及随访依从性差等实际问题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通过借鉴国外癌症患者的个体全程化管理模式,开展大规模的“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推动淋巴瘤的规范诊疗,加强对淋巴瘤患者的全程管理,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率。
让我们共同期待,在全程管理和质控标准的双翼齐飞下,中国淋巴瘤患者能够走向更美好的未来。加强淋巴瘤患者的规范化诊疗和全程化管理,是提高淋巴瘤治愈率的关键所在。这一理念深得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淋巴瘤科主任朱军教授的认同。朱教授表示,从上世纪90年代原研利妥昔单抗进入临床以来,我国在淋巴瘤的治疗方面已显著改善,治愈率大幅提升。随着近年创新治疗方案的涌现,淋巴瘤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和希望。
现在,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患者的需求,以个案全程化的管理模式,全面开展诊疗工作。针对患者开展疾病教育和随访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这能够确保患者定期复诊的依从性,建立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一体化全程管理模式。在此过程中,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关爱顾问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是患者和诊疗团队之间的纽带,全程参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帮助改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问题。
全程管理关爱顾问的主要职责包括引导患者就诊、实施规范化诊疗和康复随访、管理诊疗流程,同时为患者提供信息、情感和心理支持等服务。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颜霞总护士长指出,从诊断到治疗再到随访,淋巴瘤患者的康复过程漫长且涵盖多个方面。规范化的专科护理是全程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益处。全程管理关爱顾问是这一过程中的核心角色,他们提供全程管理服务,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
此次,《中国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质控标准》的发布汇聚了全国众多专家的智慧。北京爱谱癌症患者关爱基金会管理委员会主席、中国抗癌协会康复分会主任委员史安利教授表示,随着国家健康中国行动2030的推进,肿瘤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已成为趋势。全程管理模式逐渐被大众和患者接受和熟悉。随着这一模式在全国医院的推广,相信会有更多的淋巴瘤患者从中获益,获得更持久的生存获益。
附:参与“中国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质控标准”发布的专家名单(因涉及隐私不公开展示)。
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