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驼体内产生的纳米抗体(Nanobodies)在癌症治疗领域展现出显著潜力,尤其在肿瘤靶向治疗和CAR-T细胞疗法中具有独特优势。以下是相关进展和应用:
1. 纳米抗体的特性与优势
结构特点:羊驼纳米抗体仅由重链可变区(VHH)组成,分子量小(约15kDa),稳定性高,可穿透复杂组织(如肿瘤微环境)。
高亲和力与特异性:能精准识别肿瘤细胞表面抗原或肿瘤微环境中的靶点(如细胞外基质蛋白),且不易因突变失效。
易改造性:可通过基因工程快速优化,并与人源抗体融合,降低免疫排斥风险。
2. 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1)肿瘤靶向与成像
靶向肿瘤微环境:MIT团队利用纳米抗体标记肿瘤细胞外基质(ECM),实现早期转移灶的定位和药物递送。
诊断试剂开发:中科院青岛能源所基于纳米抗体开发了癌胚抗原(CEA)检测试剂盒,用于大肠癌、乳腺癌等的病情监测。
(2)CAR-T细胞疗法
实体瘤治疗突破:
上海细胞治疗集团通过羊驼纳米抗体改造CAR-T细胞,靶向间皮素(MSLN),使晚期恶性间皮瘤患者获得完全缓解(最长无瘤生存超15个月)。
针对CDH17靶点的纳米抗体CAR-T在小鼠模型中成功根除转移性胃癌、癌和结直肠癌,且未攻击正常肠道组织。
协同免疫调节:部分纳米抗体可分泌PD-1抑制剂,改善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增强T细胞活性。
3. 生产流程与技术
免疫与筛选:
① 用肿瘤抗原免疫羊驼,激发其产生特异性抗体;
② 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通过单B细胞技术筛选目标纳米抗体基因。
表达与纯化:通过大肠杆菌或酵母系统表达抗体,再经亲和层析纯化。
规模化养殖:中国已在浙江嵊州建立1300亩羊驼基地,专用于纳米抗体生产。
4. 挑战与前景
临床转化:需进一步验证长期安全性和大规模生产的可行性。
成本控制:非病毒载体CAR-T技术有望降低治疗费用。
羊驼纳米抗体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工具,尤其在实体瘤和转移灶控制方面潜力巨大,未来或将成为精准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