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街道将普建精神残疾人仁爱家园
本报特约记者詹雅报道,浙江省杭州市近日出台了新的《“仁爱家园”管理办法(试行)》,旨在更好地满足精神(智力)残疾人的日间照料需求。根据该办法,杭州市各街道(乡镇)将至少建立一家由街道(乡镇)办事处()主办的“仁爱家园”,或者由乡镇联合建立区域性“仁爱家园”。
“仁爱家园”是杭州市对精神康复场所的全新命名。在这个城市,精神残疾人的数量超过7万,现有的工疗站已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而且在机构设置、人员聘用和资金管理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推动精神康复场所的建设和规范管理,杭州市决定对“仁爱家园”进行事业单位登记,符合条件的可登记为事业单位,名称统一为“杭州仁爱家园××工疗站”。社会力量举办的“仁爱家园”也可以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
除此之外,杭州市对“仁爱家园”的建设还制定了明确的标准。所有“仁爱家园”必须达到第三级设施条件标准,包括最低建筑面积、生活照料、医疗康复、体育健身、文化娱乐、工场作业、培训和办公等设施和设备的配置。这意味着,“仁爱家园”将为精神残疾人提供全面、专业的服务,包括生活照料、医疗康复、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等多个方面。
据了解,精神残疾人是指由于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出现障碍的残疾人。他们不仅需要我们的关爱和支持,更需要专业的康复服务和关怀。而“仁爱家园”正是为这些特殊群体量身定制的康复场所,旨在为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康复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市、区两级财政将按照工疗员实际人数给予“仁爱家园”一定的补助,以鼓励和支持更多的机构参与到这个公益事业中来。
“仁爱家园”是杭州市为精神残疾人提供全面康复服务的新举措,体现了城市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支持。我们期待这一举措能够带来更多的改变和进步,为精神残疾人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康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