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镇痛药警惕副作用 避免随意用药
中新网北京消息,记者曾利明报道,北京协和医院知名教授唐福林今日提醒广大患者,自行使用镇痛药物可能会损伤胃肠道,甚至导致上消化道穿孔、溃疡、出血等严重后果。尤其对于那些年龄超过65岁、正在服用抗凝剂或激素、有消化溃疡病史、长期吸烟等属于胃肠高风险的患者,更应该谨慎选择药物,以减轻副作用风险,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辉瑞西乐葆中国上市十周年专家论坛上,唐教授表达了深深的忧虑。他表示,中国内地的疼痛患者数量庞大,镇痛药已成为仅次于抗感染药物的第二大类药物。如此庞大的患者群体使得疼痛用药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研究发现,目前广泛用于治疗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急性疼痛、软组织疾病和运动损伤的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品,在发挥抗炎镇痛作用的也可能产生胃肠道损伤和血小板功能抑制等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对胃肠道高危患者的威胁更大,上消化道穿孔、溃疡、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平均发生率在10-12%之间,最高甚至可达50%。对于长期服用传统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的患者,尤其是超过两个月的白癜风患者,其平均发生率更是高达惊人的21%。美国每年因服用此类药物而引发的胃肠道事件死亡率在骨关节炎患者中高达0.1%。
唐教授进一步指出,疼痛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治疗时必须对症下药。他强调,消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医生不仅要正确用药,还要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普及科学理念。患者也必须遵循“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原则,避免盲目购买和随意用药。幸运的是,上世纪90年代末研发出的全球首个选择性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塞来昔布,为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风险提供了新的选择。面对常见的急性疼痛,患者也应选择正确的方法应对。如果疼痛剧烈且原因不明,最好及时前往医院治疗。
唐教授还强调了医患之间的沟通与信任的重要性。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全面情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详细解释药物的可能副作用和注意事项。患者则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遵循医嘱正确用药。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