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注意事项
淋巴瘤概述:淋巴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别。作为一种可能全身累及的病症,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是化学治疗(化疗)。化疗的主要目标是控制病情,避免淋巴癌进一步侵袭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
在启动化疗程序之前,医生将全面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与心功能。对于肝肾功能不佳的患者,会配合使用保肝护肾的药物;对于心功能较弱的患者,则会避免使用对心脏有不良影响的药物,或增加心脏保护药物。化疗前的评估还包括病理检查、患者身体状况等多个方面,这些评估对制定化疗方案、选择药物种类和剂量都至关重要。
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化疗过程中,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蒽环类)、长春新碱以及强的松激素等药物被广泛应用。化疗药物往往伴随着一系列不良反应,如乏力、厌食、精神不振、发烧等。建议患者多摄入高蛋白食品,如奶类、瘦肉、鱼、动物肝脏、红枣、赤豆等,以补充营养。若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可食用山楂、白扁豆、萝卜、香蕈、陈皮等具有健脾开胃作用的食品。
值得注意的是,化疗后的反应并非立即显现。一般而言,化疗后第7天开始,患者的白细胞会逐渐下降,至第10天至第14天降至最低点。但过后,白细胞会逐渐恢复。第21天,患者将接受下一周期的化疗。由于化疗药物对生长活跃的细胞具有敏感性,头发和肿瘤细胞都容易受到影响。但毛囊未受损害,因此化疗结束后不久,头发会像正常一样重新生长出来。
在化疗间歇期,患者需特别注意身体健康状况,每周进行两次血常规检查,并及时向医生反馈自身状况。化疗结束后的两周内,由于白细胞下降,患者需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地方,减少感染风险;同时适当活动、多休息、加强营养摄入,以平稳度过易感染期。两周后,血象逐渐恢复正常,患者可以恢复正常活动和饮食。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度过化疗的艰难时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