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质缺乏是结肠癌的诱发因素之一
结肠癌是一种深受环境、饮食习惯等多重因素影响的疾病。流行病学的研究一直在深入挖掘结肠癌与各种饮食成分之间的关系,除了传统的脂肪、纤维素和热卡等因素,现在的研究已经拓展到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微营养素以及矿物质等层面。
矿物质与结肠癌的关系引起了研究者的高度关注。钙,作为一种能够降低结肠黏膜上皮细胞过度增生的矿物质,被认为在预防结肠癌,尤其是针对高发人群,具有重要的作用。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增加钙的摄入可以对结肠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在化学性诱发结肠癌的干预研究中,补充钙质也被观察到可以降低结肠癌的发生率。
在一些低硒地区的流行病学资料揭示了结肠癌的发病率与血硒值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临床上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血硒值往往明显低于正常值。在动物实验中,低硒饮食的人群更容易出现癌肿,而通过额外补充硒则有助于预防结肠癌的发生。虽然硒在预防结肠癌中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但最新的临床研究表明,硒能够明显提高结肠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结肠癌的发生也与基因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病因角度看,超过半数的癌灶来源于腺瘤的癌变。这一癌变过程经历的时间漫长,期间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染色体发生改变,各类基因发生缺失或突变。这些与癌变相关的基因包括癌基因、抑癌基因、错配修复基因和危险修饰基因等。
具体来说,与结肠癌发病有关的癌基因有K-ras、c-myc、EGFR等;抑癌基因有APC、DCC、P53等;错配修复基因包括HMSHI、HLH1、PMS1、PMS2、GTBP等;危险修饰基因有COX-2、CD44等。这些基因的缺失或突变在结肠癌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例如,癌基因APC的失活会导致杂合性缺失,错配修复基因的突变则会导致基因不稳定,进而引发遗传性非息肉病结肠癌。
除了基因因素,结肠癌的发病还与高动物脂肪饮食、饮食中缺乏纤维素、缺乏体力活动等因素有关。溃疡性结肠炎、结肠血吸虫病肉芽肿等疾病也被认为是结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对于预防结肠癌,除了调整饮食、增加运动等措施外,对于高危人群进行基因检测和预防也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