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的预警信号有哪些
《结直肠癌的隐匿与预警》
在众多癌症中,结直肠癌的发展过程较为独特。它不像某些癌症那样疾如闪电,而是有一个相对较长的癌前病变期,这让人们容易忽视其存在的危险性。
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与癌变之间的过渡阶段,我们称之为癌前病变。对于结直肠癌而言,其癌前病变主要表现为肿瘤性息肉,也就是大肠腺瘤。据统计,高达80%的结直肠癌都是由大肠腺瘤逐渐演变而来。在大肠息肉中,肿瘤性息肉占据70%至80%,与结直肠癌关系密切。这些肿瘤性息肉从发生到癌变至少需要5年的时间,这意味着我们有足够长的时间来及早发现并进行干预,从而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那么,结直肠癌究竟有哪些预警信号呢?
腹痛是结直肠癌早期常见的症状之一。这种腹痛与排便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能会表现为阵发性疼痛。这是因为癌肿占据了肠道空间,使粪便通过受阻。在中晚期,患者甚至可以在腹部摸到包块,同时可能出现肠梗阻的症状,如腹胀、呕吐等。
对于中老年人群,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胃口下降、乏力、消瘦等症状,应该及时进行相关普查和随诊,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不明原因的进行性贫血、面色日渐苍白,排除其他部位失血和血液疾病后,也要警惕可能是结直肠癌的预警信号。
大便习惯的改变也是结直肠癌的早期症状之一。这包括排便感觉异常、排便不尽、大便硬烂交替、大便次数增多、肛门里急后重以及大便变形等。如果粪便中出现带有暗红色的血丝或血性粘液便,并且持续出现、逐渐增多,一定要及时进行检查。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痔疮和结肠炎等疾病也会导致出血,因此在临床上常常被误诊。在出现大便习惯改变等预警信号时,必须及时进行专业的检查以排除这些可能性。
作为个人,我们应该重视身体的每一个细微变化。没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人,最好在40岁后每年进行一次肛门指检和大便潜血实验;有家族史或慢性肠炎的人,肠镜检查的时间应提前到40岁左右。如果大便隐血实验发现阳性,也应及时进行肠镜检查。
结直肠癌虽然有其独特的隐匿性,但如果我们能提高警惕、留意身体的变化并定期进行相关检查,那么这种癌症就不再是一个难以捉摸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