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微小癌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篇
对于甲状腺微小癌(TMC),其病理类型以乳头状癌为主,其中绝大多数为乳头状癌Ⅰ等级,预后通常十分良好。即使部分病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其预后与未合并淋巴结转移的病例相比,也并无显著差异。有些专家认为,TMC在亚临床状态下存在,仅有少数病例会发展为临床显性癌。即便显性癌出现,对生存率的影响也相对较小,对于无转移TMC,观察是主要手段,无需过度治疗。
对于甲状腺良性疾病术后病理意外发现的TMC,手术与否存在争议。虽然大多数TMC预后良好,但并不意味着它们总是处于终身无进展的亚临床状态。有时,即使原发病变大小保持不变,区域淋巴结转移也可能导致不良后果。例如Hay的535例TMC观察研究显示,尽管大部分病例进行了甲状腺切除和颈淋巴结清扫手术,但仍有少数病例在术后出现复发。对于TMC的治疗,不能一概而论。
综合近年来的国内外文献,我们可以得出TMC手术治疗的主要原则:对于术前或术中诊断的颈淋巴结转移者,应进行全甲状腺切除术或近全甲状腺切除术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对于未合并颈淋巴结转移的病例,根据年龄和病情进行不同范围的甲状腺切除手术;对于小髓样癌的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理结果来决定手术方案。所有病例术后都应接受甲状腺素TSH抑制治疗。
二、预后篇
TMC的预后通常较好。据文献报道,区域复发率在0-11%之间,而远处转移复发的报告较为罕见。死亡率大约在0-1.0%之间。复发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颈淋巴结转移和甲状腺手术史。尽管TMC可能处于亚临床状态,但仍需密切监视,定期进行随访检查。对于已经接受治疗的TMC患者,术后复查和TSH抑制治疗是确保良好预后的关键。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对预后有着积极的影响。对于TMC患者,早期发现、合理治疗、定期随访是确保良好预后的关键。针对老年人群(年龄大于45岁)颈部淋巴结转移及甲状腺切除术范围较小的患者,他们面临的甲状腺癌(TMC)复发风险相对较高,预后也相对较差。研究者Noguchi对一段长时间内的首次手术TMC患者进行深入研究,其有1743例,随访时间平均为(11.2±6.32)年。在这一大样本的追踪观察中,有59例的随访时间不足三年。不幸的是,在这一群体中,有31例出现了复发,75例患者最终离世。
在这75例死亡患者中,仅有4例的死亡原因与甲状腺癌直接相关。其余63例则是由于其他与甲状腺癌无关的疾病导致的死亡,另有8例的死亡原因尚待明确。对于那4例死于甲状腺癌的患者,他们的死因包括脊柱转移、颈部肿瘤破裂出血、以及纵隔和肺转移等。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4例的死亡是在癌症复发之后发生的。
在复发病例中,详细分析了多种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淋巴结包膜浸润、肉眼可见的淋巴结转移、镜下淋巴结转移、检查的淋巴结数量、并存的良性疾病(如Graves病、腺瘤样变性甲状腺肿等)、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经过单一因素分析,发现有7个因素与复发的关系具有统计意义。
其中,淋巴结包膜浸润和合并Graves病被认为是肿瘤复发的关键危险因素。特别地,对于那些出现淋巴结转移包膜外侵犯的患者,他们的复发可能性较大,预后也较差。这类病例的复发风险是淋巴结转移未侵犯包膜的患者的7倍。而在Graves病的患者中,进行TMC手术后的复发机会仅为其他患者的1/6。
近期的研究还指出,腺体内多发性微小癌灶的患者在手术后更容易复发。具体数据显示,多发性癌灶患者的复发率为8.6%,而单发性癌灶患者的复发率仅为1.2%。对于多发性癌灶患者,全甲状腺切除术后复发率为5%,而仅采用患侧腺叶及峡部甲状腺切除的复发率则高达20%。这一发现为医生在治疗决策时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也提醒患者,针对个人病情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是降低复发风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