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后拉伸要拉到局部疼痛
一、理解拉伸与疼痛的关系
在我们的运动和身体锻炼中,拉伸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关于拉伸与疼痛之间的关系,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适度拉伸原则:在进行拉伸时,我们应该追求的是产生一种温和的紧张感,而不是疼痛感。因为疼痛感可能意味着肌肉或关节的损伤。科学研究表明,每次静态拉伸持续10至30秒,重复2至4次,便能够有效提升我们的柔韧性,无需刻意追求疼痛感。
重新审视疼痛的警告信号:如果我们强行拉伸至疼痛,可能会引发肌纤维撕裂、肌腱损伤,甚至加重已有的炎症。特别是在肌肉疲劳或存在微小损伤的情况下,疼痛会加剧组织损伤。
二、科学的拉伸方法:更温和,更有效
当我们在进行拉伸活动时,应更加关注动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规范动作的重要性:以羽毛球为例,正确的挥拍姿势比拉伸的强度更重要。错误的动作反而容易导致肘部肌腱炎或肩部前束损伤。在拉伸时,应避免使用蛮力,而应缓慢增加幅度,以产生肌肉的轻微牵拉感为度。
个性化调整是关键:每个人的疼痛阈值都是不同的。长期运动的人可能对疼痛感有所迟钝,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需要疼痛刺激。如果在拉伸后感到持续的酸痛超过72小时,可能是肌肉微损伤的信号,这时应暂停拉伸,尝试热敷或按摩。
应对异常疼痛:如果出现红肿、关节活动受限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停止拉伸,并考虑进行冰敷。如有必要,应及时就医。对于慢性疼痛(如网球肘),可能需要结合物理疗法(如冲击波、中频仪)进行针对性的拉伸。
三、多元化的恢复方式
如果拉伸引发不适,不必过于担心,可以尝试其他恢复方式。
动态恢复法:通过低强度的活动,如散步、游泳等,促进乳酸的代谢。
冷热交替疗法:采用冰敷10分钟加热敷5分钟的循环方式,以减轻炎症并促进循环。
利用泡沫轴或按摩缓解紧张:从外围向中心进行推揉,帮助缓解肌肉的紧张感。
记住,拉伸的目标是放松身体,而不是制造疼痛。科学的运动应遵循“无痛原则”,结合规范的动作和适度的恢复措施,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身体,提升运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