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喊捡到准考证?警惕骗局
近期,高考的热潮再次席卷全国,随着2025年高考的大幕拉开,一种熟悉的诈骗套路再次在网络上悄然出现那就是"捡到准考证求转发"的虚假信息。面对这样的网络传闻,我们必须保持警惕,深入了解其中的诈骗手法,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骗局特征剖析
这些诈骗信息的手法虽然老套,但仍有不少考生和家长中招。他们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诈骗:
1. 虚假联系电话:信息中附带的电话号码往往不是正规的考点联系渠道,而是吸费电话或者信息窃取号码。考生和家长一旦拨打,不仅可能产生高昂的通话费用,还可能泄露个人信息,为后续的诈骗行为提供可乘之机。
2. 博取流量的煽情文案:诈骗者利用家长和考生的焦虑心理,通过夸大其词的文案(如"孩子一家急死了")来诱导大家转发信息。这种煽情的手法背后,往往隐藏着更深的诈骗意图。
3. 历史重复性:这类诈骗信息并非新鲜出炉,同类谣言自2012年起就开始出现,每年高考季都会改头换面在网络上传播。虽然手法不断翻新,但核心套路却如出一辙。
二、识别与应对指南
面对这样的骗局,我们需要保持冷静的头脑,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正确做法:
1. 遇到类似信息,首先要做的就是联系公安机关或考点学校进行核实,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2. 如果准考证真的丢失了,可以通过官方渠道补办,比如凭身份证到教育局打印副本。
风险行为:
1. 盲目拨打信息中的联系电话,这样可能会泄露个人信息,甚至造成经济损失。
2. 未经核实直接转发扩散,这样可能会导致更多人受到骗局的误导。
三、防诈延伸提示
除了"捡到准考证求转发"的骗局外,高考期间还需警惕其他关联骗局。比如虚假查分链接(索取银行账号等信息)、"内部指标"或"补录名额"诈骗以及伪造录取通知书索要学费等。对于这些骗局,考生和家长应保持警惕,通过正规渠道查询成绩、获取信息,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核实情况。各地警方也建立了快速响应机制,如四川民警5分钟帮考生找回证件,湖南警方40分钟完成证件归还。在关键时刻,考生和家长应寻求警方的帮助,保持冷静处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