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惠民保参保人次上亿
盛京保与天津惠民保双城联动,城市定制型医疗保险迈入火热发展期
2022年,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惠民保)的发展态势持续火热。沈阳的“盛京保”在5月16日正式上线,而天津也将推出其首个指导监督的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项目“天津惠民保”。
在保费低廉、投保门槛极低的背景下,如何确保惠民保的可持续运营与发展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业内人士指出,要实现高质量、长期的惠民保发展,需推进市场与行政机制的数据融合,提倡契约化与市场化相结合的运营模式。应强化筹资部署,提高参与力度以扩大参保覆盖面。
盛京保的推出,为沈阳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该保险以115元一年的惠民价格,覆盖了个人承担的医保内外住院费用,并提供最高达150万元的保障。该保险的特点在于老少同价,无需体检,不限年龄、职业和户籍。
与此天津的惠民保项目也即将上线,为全国其他城市树立了榜样。已开展惠民保业务的城市,如青岛,也开始对产品进行迭代升级,全面优化保障责任,涉及等待期、赔付比例、起付线和保险范围等方面。
惠民保作为普惠型医疗补充保险,凭借保费便宜、购买门槛低和保额较高三大特点迅速在全国扩容。其赔付范围主要集中在医保和大病保险报销后的个人自付部分及重大疾病的特效药费用。
除了价格优势外,惠民保对“商保外”人群的开放也是其迅速走红的重要因素。对于那些因年龄或健康问题无法购买商业保险的人群,惠民保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保障途径。尤其是老年人群、存在健康问题的人群以及从事高风险职业的人群,更应当考虑选择这样的保险。
惠民保的可持续性和产品升级迭代问题也备受关注。目前各地参保率和赔付率存在差异,的主导作用对于提高参保率至关重要。为了提高投保群体的“获得感”,需要实现产品优化和创新。有专家建议允许和鼓励使用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支付惠民保保费,这将有效提高参保率和地区间的公平性。
城市定制型医疗保险的发展前景广阔,但需要、市场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我们期待未来更多的城市能够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惠民保项目,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医疗保障。在当下这个数字化时代,我们面临的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公众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日益关注。针对备受瞩目的惠民保项目,湖南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精算研究所所长张琳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她认为,为了增强公众的知情感和提升惠民保的获得感,应以年度为单位,全面公开惠民保的各项数据。
这些公开的数据应包括费用方面,赔付细节以及参保情况等多个方面。公开透明是建立公众信任的关键,也是推动惠民保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通过公开数据,不仅可以让公众了解惠民保的实际运作情况,还能增加公众对这项社会保障制度的信心。
张琳特别强调,为了确保惠民保的可持续发展,建议为这项业务划定明确的费用范围。她指出,费用既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要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过低可能会导致保障力度不够,影响公众对制度的信任;过高则可能让部分人群无法承担,从而限制了惠民保的普及和覆盖。制定合理的费用标准,是确保惠民保业务稳健发展的基础。
张琳还表示,公开数据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数据的解读和宣传。让公众真正理解和感受到这些数据背后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这需要我们采用多种渠道和方式,如媒体宣传、社区讲座等,普及保险知识,提高公众的保险意识。
张琳的建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向。在推动惠民保业务发展的我们应更加注重公众的知情感和获得感,确保这项社会保障制度能够真正惠及每一个公民。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更加完善,更加稳健地迈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