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与直肠癌如何区别
结肠癌与直肠癌,作为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中国的发病率不断攀升,尤其在一些发展较快的城市,如繁华的上海市,其发病率已经由第四位跃升至第三位。曾经的直肠癌占比较高,但近年来结肠癌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两者已各占半壁江山。
大肠,位于消化道的下段,是一段长约1.5米的方框形管道,镶嵌在腹腔内。为了诊断、预后及手术的需要,大肠癌被大致分为右半结肠、左半结肠及直肠三部分。右半结肠包括盲肠、阑尾、升结肠等,左半结肠则是横结肠的左半部分和降结肠等,而直肠则是大肠的末端。
结肠癌的早期症状多以消耗为主,如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腹部可触及包块,这些包块可能是粪块或癌肿。早期结肠癌患者可能会出现大便习惯改变,时而干燥时而腹泻,便中可能混有暗红色血液。而痔疮出血通常是鲜血,出现在便前,与大便分离。
直肠癌则主要表现为直肠刺激症状,如大便次数增多、大便不成形、便条变细、排便费力等。后期可能出现便血,血量较大且多为暗红色,伴有粘液,甚至排出粘液血。如果出现肠梗阻症状,表明病情已经较为严重。痔疮出血则多为少量鲜血。
预防结直肠癌的关键是消除促癌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议多吃山芋、红薯、玉米等含有丰富碳水化合物和粗纤维的食物,这些食物在肠道停留时间短,有助于排出肠道毒素。尽量减少油炸、熏制、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摄入,避免食用可能腐败的水果和蔬菜。高危人群包括老年人、有消化道症状者、有结直肠癌病史者等。
结直肠癌的病因复杂多样,包括遗传、环境、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食物中的粗纤维越来越少,而高脂肪、高蛋白的摄入增加,这被认为是增加结直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农药污染和食品添加剂也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摄入维生素A、C、E被认为与减少结肠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我们应该关注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