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囊肿需要做什么检查诊断
关于表皮囊肿的那些事儿,您了解多少?这种囊肿在青年和儿童中更为常见,老年则较为罕见。它的直径通常在0.5-5cm之间,呈现正常皮色,圆形且富有弹性,质地略硬。囊壁与正常的皮肤无异,囊腔内则充满了角质。它可能是单发,也可能是多发,常常出现在头皮、面部、颈部以及躯干等部位。
对于表皮囊肿的诊断,其实并不困难。尤其是年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其病因多数为表皮样囊肿。现代医学的CT及MRI技术使得对表皮样囊肿的定性定位诊断变得迅速、准确且轻松。甚至,有时候还能发现一些意料之外的病变。
不同部位的表皮样囊肿,其诊断要点也有所不同。例如:
脑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的特点在于发病年龄相对较早,病程较长,主要表现为三叉神经痛或脑桥小脑角综合征。值得注意的是,患者的听力和前庭功能损害较轻,脑脊液蛋白含量正常,颅骨平片内听道也正常。
鞍区表皮样囊肿的病史通常较长,进展缓慢。主要会出现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和双颞侧偏盲等视交叉压迫表现。尽管如此,垂体的功能仍然正常。在颅骨平片上,蝶鞍的大小可能正常,但视神经孔、视交叉沟等可能会有局限性的破坏。
颅中窝表皮样囊肿主要以三叉神经损害为主,病程长。部分病例后期可能会出现颅内压增高。颅底片常显示岩骨尖有边缘清楚的骨质缺损。而在耳前皮肤出现藏毛窦时,对定性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侧脑室内表皮样囊肿则多见于青中年人。在肿瘤未造成脑室内梗阻或压迫重要结构之前,可能无明显症状。当颅内压增高时,一般表明肿瘤已长得较大,可能出现轻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等症状。CT及MRI检查可见到特征性的影像表现。
对于表皮囊肿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来综合考虑。而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使得我们对这一病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更准确的诊断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