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牙龈癌要做什么检查
揭开牙龈癌检查的面纱:从局部到全身,从微观到宏观的全面剖析
你是否对牙龈癌感到陌生,却又充满好奇?其实,牙龈癌是我国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我们今天就来详细解读一下牙龈癌检查的全过程。
我们从局部检查开始。在检查牙龈色泽、形态和质地时,要重点关注磨牙区及前磨牙区这些高危部位。这些区域可能存在着残根、残冠或不良修复体等慢性刺激因素。肿瘤可能是溃疡型或外生性肿物,其中溃疡型较为常见。边界模糊、压痛、糜烂、出血等都是可能的症状。如果肿瘤浸润到了牙槽突和颌骨,可能会导致牙列松动、下唇麻木。当肿瘤发展到磨牙后区及咽部时,更可能引起张口困难。我们需要确定肿物的范围,是否侵犯了口底、唇颊黏膜等邻近解剖区域,并详细记录病变的大小,计算肿物的体积。
接下来是颈部检查。牙龈癌的颈部转移概率约为30%,其中下牙龈较上牙龈更容易发生转移。下颌牙龈癌通常先转移到患侧颌下及颏下淋巴结,然后到颈深淋巴结;而上颌牙龈癌则主要转移到患侧颌下及颈深淋巴结。
完成局部检查后,我们还要进行全身检查。这包括检查患者的体位、精神状况、营养程度,以及体温、心率、血压等基本情况。晚期患者可能出现贫血、消瘦等症状。
我们进入辅助检查阶段。实验室常规检查一般无异常,但晚期患者可能会有红细胞减少、血沉加快等变化。影像学检查方面,常规x线检查可以显示被侵犯的颌骨特征性“扇形”骨质破坏;CT可以显示肿物的浸润范围,判断骨质受侵情况;MRI则可以显示软组织病变的概况,并能立体定位,对血管的侵犯以及肿瘤的分期有着独特的优势。病理活检是肿瘤定性的诊断标准,于阻滞下在正常组织与肿物交界处切取组织送检。
温馨提示:早期牙龈癌和牙周炎的区别很重要。虽然二者都可能导致牙齿松动和牙痛,但牙龈癌是牙龈粘膜增殖变厚并有形成溃疡的倾向,而牙周炎则是牙周袋溢脓及齿槽骨吸收。正确的诊断至关重要。
以上就是牙龈癌检查的全面内容,包括从局部到全身,从微观到宏观的各个方面。希望这些内容能给你带来帮助,祝你身体健康。面对疾病,我们要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