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妙法穴位按摩法
乳腺癌术后康复关注:穴位按摩与饮食调摄
术后乳腺癌患者,尤其是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患者,常遭遇上肢水肿的挑战。除了常规的局部按摩、理疗和抬高上肢之外,穴位按摩和饮食调摄也被推荐为有效的缓解方法。
穴位按摩,作为一种中医传统疗法,能够通过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显著改善术后上肢水肿,并有助于患侧上肢功能障碍的恢复。对于术后的乳腺癌患者来说,可以重点按压以下几个穴位:肩穴、肩穴、肩贞穴、曲池穴以及合谷穴。
肩穴位于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肩穴则在肩峰后下方;肩贞穴位于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的位置;曲池穴则在屈肘成直角时,位于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合谷穴则位于手背第1、2掌骨之间。
医生建议,长期坚持穴位按摩,并配合健脾除湿的药食疗法,可以有效改善局部气血循行,促进患侧上肢水肿的消退和肢体功能的恢复。患者还应积极进行肩部活动及功能锻炼。
在饮食方面,中医认为五脏中的脾与水湿的关系尤为密切,因此饮食调摄的重点是选择具有健脾祛湿功效的药材煲汤。如太子参、党参、黄芪等具有健脾作用的药材,而茯苓、白术、薏苡仁等则能在健脾的基础上利水祛湿消肿。
某些食物如瓜类及海带等虽然具有利水消肿之功,但其性偏寒凉。长期大量食用可能会损伤脾胃功能,导致湿邪更盛,水肿加重。在康复过程中应适量食用,避免过量。
药食同源:两款健脾祛湿的汤谱分享
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常常因压力、饮食不规律等因素导致体内湿气过重,出现脾胃不和的症状。这时,不妨尝试一些具有健脾祛湿功效的药食汤谱来调理身体。今天,就为大家推荐两款效果显著的汤品。
一、参术薏仁祛湿汤
这款汤品选用了太子参、白术、薏苡仁等中药材,搭配红枣和莲子,以及滋补的猪肉,不仅味道醇厚,而且具有很好的健脾祛湿效果。
食材清单:
太子参30g:增强体力,提高免疫力。
白术15g:燥湿利水,健脾益气。
薏苡仁20g:利水渗湿,健脾止泻。
红枣10个: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莲子30g:补脾止泻,养心安神。
猪肉300g:滋补身体,增强汤的鲜美度。
二、淮参茯苓炖竹丝鸡
这款汤品选用淮山、太子参、茯苓等中药材,与竹丝鸡、红枣和生姜一同炖制,不仅口感鲜美,更是一款具有健脾祛湿的滋补佳品。
食材清单:
淮山30g:补脾肺肾,益气养阴。
太子参30g:补气养阴,提高机体免疫力。
茯苓30g: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竹丝鸡1只:滋补养身,味道清甜。
红枣8个:增加汤的甜度,同时补益气血。
生姜5片:提味去腥,增强药效。
这两款汤品都是健脾祛湿的良方,选择适合自己的汤品,享受药食同源的天然滋补。在享受美味的让身体得到深度调理,恢复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