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17万人新发胃癌 40岁以上要做胃镜
【导读】胃癌高发,我国尤为严重。早期胃癌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易忽视,胃镜检查是防治重要手段。一些人因恐惧胃镜而忽略检查,后悔莫及。胃癌青睐亚洲人,与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有关。40岁以上人群应做一次胃镜检查,高危人群需定期检查。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胃癌及其相关事项。
【正文】
小陈,一位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如今在一家大公司工作。她的生活节奏紧张,饮食不规律,经常加班,工作压力大。两三年来,她时常感到胃部不适,但只是当作普通的肠胃问题调理。直到医生建议她做胃镜时,她因害怕而拒绝。如今,她后悔没有早点做胃镜,可能会错过早期发现胃癌的机会。
胃癌,这一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欧美国家发病率较低,但在亚洲,特别是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发病率较高。这背后的原因与我们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咸鱼、咸肉和腌制食品中含有大量亚硝胺,烧烤煎炸和熏制食物中则会产生具有明确致癌作用的杂环胺类物质。暴饮暴食、食用烫食和粗糙食物等不良饮食习惯也会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吸烟、饮酒及一些慢性胃部疾病也与胃癌密切相关。
预防胃癌,首先要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少盐腌和煎炸烧烤食品,多选用炒熘蒸煮方式烹饪食物;远离烟酒;积极治疗各种胃部慢性疾病。对于慢性胃溃疡、慢性胃炎、胃息肉患者,务必进行系统治疗并定期进行胃镜复查以确认是否痊愈。
早期胃癌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因此很容易被忽视。专家建议,40岁以上人群都应该做一次胃镜检查。胃癌高危人群可以根据情况每1至5年做一次胃镜检查。哪些人属于胃癌的高危人群呢?年龄在40至69岁之间、有胃癌家族史、长期反复有反酸或胃灼烧感、慢性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胃息肉以及胃部分切除手术后的人群均应特别注意。
说到胃癌的癌前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其中之一。在我国胃癌高发地区的人群调查中,胃癌死亡率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病率之间呈正相关。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来说,定期进行胃镜检查至关重要,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胃癌。
面对胃癌这一严峻的健康威胁,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胃镜检查,是预防和治疗胃癌的关键。希望每个人都能关注自己的健康,远离胃癌的威胁。【结尾】让我们共同携手,为健康而努力!关于胃健康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胃息肉与癌变的关系密切,特别是腺瘤性息肉,其不同病理类型具有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癌变风险各异。其中,管状腺瘤的癌变率约为10%,绒毛状(乳头状腺瘤)的癌变率高达50%-70%。增生性息肉虽然腺体增生延长,但绝大多数没有不典型增生,癌变风险相对较低,约为0.4%。
残胃,作为一种潜在的癌前状态,与胃癌的发生有着不容忽视的联系。因良性病变进行胃大部切除术后10年以上的残胃,其患者发生胃癌的几率是健康人的2-12倍,甚至高于服药治疗胃病者的几率。
恶性贫血与胃癌的发生也存在关联。铁元素缺乏导致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为细菌在胃内的聚集和繁殖提供了条件,同时使摄入体内的硝酸盐与胃内胺类物质合成强致癌物亚硝胺,从而引发胃癌。恶性贫血被列为胃癌癌前病变之一。
胃溃疡反复发作可能引发胃癌。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几乎所有胃癌病例都与引发胃溃疡的细菌有关。胃溃疡的恶变率约为2%5%,在“溃疡家族”中离癌症最近。
胃黏膜异型增生是真正的癌前期病变。恶性肿瘤发生前,几乎都会先出现异型增生,很少能直接由正常状态转化为恶性。这一病变介于单纯性增生及肿瘤性增生之间,被视为交界性病变。
综上,对于胃的健康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早期预防和识别这些癌前病变至关重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定期进行胃部检查,及早发现并处理这些潜在问题,是预防胃癌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