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医网癌症 华医网胃癌外科治疗
胃癌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外科治疗是胃癌综合治疗的核心手段。华医网作为专业的医学教育平台,提供了丰富的胃癌外科治疗相关内容,涵盖了从早期诊断到手术技术、术后管理的全方位知识体系。以下将从胃癌流行病学特点、外科治疗原则、手术技术进展、围手术期管理及多学科综合治疗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胃癌流行病学与诊断基础
胃癌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死亡率位列癌症死亡第四位,且胃食管结合部腺癌(贲门癌)的发病率正呈现上升的趋势。胃癌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以中、日、韩三国为高发区,约占全球总数的2/3;其次为南美及一些中亚国家。在我国,胃癌高居各种肿瘤之首,每年新诊病人30万,占全球的1/3;而死亡超过16万,占恶性肿瘤死亡的23.03%。
胃癌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可能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缺乏规律性的疼痛,服用抗酸剂无效;或出现食欲不振、"早饱感"。进展期胃癌可出现幽门梗阻和消化道出血症状,多伴有消瘦、乏力、贫血等全身症状。肿瘤转移后可能出现咳嗽、咯血、呼吸困难、腰背部疼痛等症状。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及活检病理确诊,X线钡餐检查也有辅助诊断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胃癌的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19岁~35岁的青年发病率明显增加,占到胃癌总数的6%~11%。这与年轻人饮食不规律、压力大、忽视早期症状等因素有关。媒体报道显示,有25岁的年轻患者因长期饮食不规律、偏好烧烤等食物而罹患胃癌。
胃癌外科治疗原则与技术进展
胃癌外科治疗的核心原则是实现肿瘤的根治性切除,同时尽可能保留胃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根据肿瘤分期和患者情况,手术方式可分为根治性切除术和姑息性手术两大类。
早期胃癌微创治疗选择
对于早期胃癌,微创治疗已成为重要选择。北京友谊医院的回顾性分析得出结论: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主要与肿瘤浸润相关。根据病灶大小可分为:小胃癌(病灶直径5~10mm)和微小胃癌(病灶直径<5mm)。保留幽门胃切除术(PPG)是早期胃癌的重要术式,其优势包括倾倒综合征减少、胆汁反流减少、胃排空障碍减低和食物储存功能提升。PPG的适应证是:病灶位于胃体中部,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病灶距幽门环>4cm。当胃癌病灶局限于黏膜内层时,淋巴结转移率为2.6%~4.8%。
进展期胃癌根治手术
对于进展期胃癌,标准根治术和扩大根治术是主要选择。胃肠外科中心开展的规范化胃癌标准根治术和扩大根治术(D2和D3根治术)取得了良好疗效,目前胃癌标准D2根治手术的总五年生存率已达64%。全胃切除的比例明显提高,在手术数量和质量上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技术,与传统的开腹胃癌根治术相比,不仅能实现肿瘤的根治性原则,而且具有微创化的明显优势,包括: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胃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对全身免疫功能影响小等优点。日本学者TetsuFukunaga在2018年首次报道Rectangle吻合技术,金谷诚一郎在2002年首次报道了Delta吻合技术,这些技术改良了消化道重建方式。
全腹腔镜下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D2,B1,Rectangle)的优势是更宽大的吻合口、更好的血运、术后并发症发生机率低和更加微创,术后恢复快。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D2,B1,Delta)采用十二指肠与残胃后壁吻合,该吻合口距离胃的切缘至少应为2cm左右。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D2,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中应注意充分游离食管下段至少5cm。
围手术期管理与多学科治疗
胃癌的治疗已进入多学科综合治疗时代,围手术期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合理应用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
新辅助与辅助治疗
新辅助化疗可降低肿瘤分期,提高R0切除率;辅助化疗可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对于晚期患者,姑息化疗可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胃癌化疗面临的困惑包括如何评价目标的实现、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等。
新辅助治疗后的病理学改变基本特征包括:肿瘤细胞退变、消退;大片坏死;纤维组织增生;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等。准确评估新辅助治疗效果对后续治疗决策至关重要。
免疫与靶向治疗进展
近年来,胃癌免疫治疗取得重要进展。免疫联合抗血管靶向治疗具有协同作用,其机制包括:抗血管生成药物在TME中促进血管正常化和减轻免疫抑制。目前研究证实,胃癌患者免疫治疗获益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有MSI-H/dMMR、PD-L1阳性和TMB-H。
ORIENT-16研究结果证实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G/GEJ腺癌有显著的OS和PFS获益。纳武利尤单抗被NMPA批准用于治疗晚期GC/GEJC,帕博利珠单抗+曲妥珠单抗+化疗已被FDA加速批准用于HER2阳性胃癌治疗。
胃癌外科治疗的质量控制与规范化
我国胃癌外科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各地区、各医院间仍存在差异。推动胃癌手术的规范化、标准化是提高整体治疗水平的关键。
中国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质量控制专家共识和中国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专家共识的制定,为胃癌手术质量提升提供了依据。基于新技术、新证据的胃癌规范化治疗模式与理念正在建立并推广。通过外科关键技术的创新及规范化治疗模式的开展,胃癌手术患者5年总生存率从55.3%(2000-2006年)升高至62.8%(2013-2016年)。
胃癌中心多采用亚专业组模式开展工作,如某胃癌中心下设胃癌外科专业组,以精准化、多学科综合诊疗为特色,以胃癌规范化微创化治疗、新辅助治疗、精准诊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诊疗、手术智能化平台建设为着力点。这种专业化分工有助于提高诊疗水平。
总结与展望
胃癌外科治疗已从单纯的解剖学切除发展为融合微创技术、精准医学、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性治疗体系。华医网提供的胃癌外科治疗内容全面覆盖了从基础到前沿的知识点,包括:
1. 早期胃癌微创治疗的选择标准和手术技术
2. 进展期胃癌的规范化根治手术原则和技术要点
3. 腹腔镜胃癌手术的质量控制标准
4. 围手术期综合治疗策略
5. 胃癌免疫治疗的进展
未来胃癌外科治疗的发展方向将更加注重个体化、精准化和功能保留,同时结合新兴的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手段,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对于医务工作者而言,通过华医网等平台持续学习胃癌治疗的进展和技术规范,对提高临床实践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