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混合瘤的手术治疗

癌症症状 2025-08-14 18:54癌症症状www.aizhengw.cn

腮腺混合瘤手术研究及临床体会

口腔内的腮腺混合瘤,作为我们常见的一种肿瘤,其治疗手段的唯一选择便是手术。手术的核心目标在于控制肿瘤的复发并尽量预防并发症的出现。在这其中,腮腺的浅叶或深叶切除手术,结合面神经的解剖,被证实效果卓越,其复发率低、并发症少。今日,我将为大家分享关于34例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手术经验及体会。

手术,作为治疗腮腺肿瘤的主要手段,其过程涉及到气管插管下的静脉复合以及局部的强化镇痛。当肿瘤侵及面神经的颊支时,我们不得不选择面神经颊支及全腮腺的切除。部分恶性病例还进行了舌骨上及颈部淋巴结的清扫。其中,有部分患者术后进行了放射治疗。手术切口遵循常规腮腺“S”形切口的设计,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在手术过程中,我们对面神经的解剖及腮腺的切除进行了精细操作。对于因肿瘤压迫造成的暂时性面瘫患者,我们给予了相应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大部分患者在术后5个月内恢复了正常。其他并发症如涎漏、Frey综合征等,也通过相应的治疗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腮腺混合瘤,也被称为“混合瘤”,多发于青壮年人群。这种肿瘤含有腮腺组织、黏液和软骨样组织。研究表明,腮腺区域性切除手术保留了腮腺导管,有利于残余腺体的组织再生,使残余腮腺在手术后仍能行使功能,并且可以减少面部术后凹陷畸形的发生。该手术不需要完全暴露面神经的各分支,大大降低了暂时性面瘫的发生率。

在这34例患者中,良性肿瘤占到了76.47%,其中以多形性腺瘤最为常见。这种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特殊,虽有结缔组织包膜包绕,但不完整,因此术中需特别注意,避免瘤体破裂或腺体组织残留,减少复发的风险。对于腮腺恶性肿瘤,其病理类型多样,治疗方法也因病理组织分型和预后情况而异。

腮腺混合瘤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但手术过程中需对面神经进行精细解剖,并结合腮腺的浅叶或深叶切除,以降低复发率和并发症率。对于良性和恶性腮腺肿瘤,其治疗方法和预后也有所不同,需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在处理腮腺肿瘤时,特别是对于组织分化较差、疑似涉及面神经及扪及肿大淋巴结等高度怀疑为恶性肿瘤的情况,颈淋巴清扫手术是必要的。这种手术之后通常会辅以放射治疗,以防止转移和复发。对于那些高分化者,因为较少发生转移和复发,手术可以在保留面神经的前提下进行腮腺全切除或次全切除,无需进行颈淋巴清扫及后续的放疗和化疗。

在腮腺恶性肿瘤中,腺样囊性癌和黏液表皮样癌尤为常见。在一组统计中,这两类肿瘤占到了62.5%。其中,黏液表皮样癌在术后病理报告中均为高分化型。当腮腺恶性肿瘤未侵犯面神经时,我们采取保留面神经下的腮腺次全切除术。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将包绕在正常腮腺组织中的肿瘤完整切除,并确保术后创面彻底清洗。

为了减少涎漏的发生,对所有34例患者在术后都进行了负压引流和腮腺区加压包扎。对于腮腺肿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体征、症状以及辅助检查。这其中,B超因其无痛、无创、经济且可多次重复检查的特点,成为最常见的检查方法。CT检查的优点在于能够清晰地显示肿瘤与腮腺的关系,尤其对于位于深叶的肿瘤。恶性肿瘤在CT检查中通常会显示出内部组织不均匀、与周边组织边界不清晰等特点,这些都有助于临床上对肿瘤性质的鉴别。

在这组34例患者中,仅有1例出现了一过性面瘫,其余患者并未出现疼痛、麻木或其他功能障碍。我们不能仅凭临床表现来判断肿瘤的性质。在手术过程中,我们采用从末梢到主干的方法解剖面神经,从颊支或下颌缘支开始,直至主干。这样可以在保护面神经的切除腮腺组织和肿瘤。

在面神经解剖术下,进行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或腮腺全切除术是治疗腮腺肿瘤的有效方法。根据具体的病理情况,医生可能会考虑进行颈淋巴清扫术,并在术后辅以放疗以减少复发。这样有助于提高治愈率及患者的生存率。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