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础体检与问诊
包括体格检查(如浅表淋巴结触诊、心肺听诊、腹部触诊等)和病史询问,初步评估癌症风险。
2. 影像学检查
胸部低剂量CT:筛查肺癌,比胸片更敏感,可发现早期肺结节。
腹部超声/CT:检查肝、胆、胰、脾、肾等器官,筛查肝癌、肾癌等。
甲状腺/乳腺超声:针对女性高发的甲状腺癌和乳腺癌。
妇科超声:筛查宫颈癌、卵巢癌等。
3. 内镜检查
胃镜/肠镜:筛查胃癌、食管癌、肠癌,尤其适合有消化道症状或家族史的人群。
宫颈刮片(TCT)及HPV检测:女性宫颈癌筛查的核心项目。
4. 肿瘤标志物检测
通过抽血检查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CA19-9等指标,辅助提示肝癌、胃癌、癌等风险。但需注意,标志物异常不一定是癌症,需结合其他检查。
5. 农村专项筛查(如“两癌”项目)
部分地方提供免费宫颈癌(HPV+TCT)和乳腺癌(乳腺超声/钼靶)筛查,针对35-64岁农村妇女。例如:
宫颈癌:妇科检查、TCT、HPV检测,异常者进一步做阴道镜或活检。
乳腺癌:临床触诊+乳腺超声,可疑病例转钼靶或病理检查。
注意事项
筛查频率:一般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1-3年筛查一次,高危人群(如家族史、慢性病)需缩短间隔。
局限性:筛查项目需结合当地医疗条件和个人风险,并非所有癌症都能通过现有手段早期发现。
如需具体筛查安排,可咨询当地卫生院或妇幼保健机构,部分项目可能纳入免费公共卫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