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肠镜为什么得癌症
关于肠镜检查与癌症疑虑解析
时常听闻有人做完肠镜检查后仍然被诊断出癌症,这不禁令人心生疑惑:难道肠镜检查会导致癌症吗?实际上,这种担忧完全是误解。肠镜检查是为了早期发现肠道疾病,包括可能的癌变,是一项重要的健康筛查。
肠镜检查的结果正常,并不意味着日后绝对不可能得癌症。这是因为,任何体检都只能检测到已知的疾病或病变,而不能预测未来。即便体检结果正常,仍有可能在日后出现微小、隐匿的病灶,这些病灶可能在当时并未显现。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基因特点和外界环境都会对健康产生影响。虽然肠癌筛查是一个有效的预防手段,但并不能保证永久的安全。
那么,什么情况下应考虑进行肠镜检查呢?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适龄人群的结直肠癌筛查。这是一种体检性的检查,主要针对无病症的健康人群或高危人群。
2. 对于有特定症状的人群,如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慢性腹泻、腹部肿块、中下腹疼痛等,应考虑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3. 怀疑结肠或回肠末端的良性或恶性肿瘤,且X线检查无法明确诊断的情况。
4. 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的怀疑。
5. 钡剂灌肠或其他检查发现异常,需进一步了解病变性质和范围的情况。
6. 结肠癌手术前,需要确定病变范围,以及结肠癌、息肉术后的复查和疗效随访。
7. 其他医生根据病情建议进行肠镜检查的情况。
在肠镜检查过程中,医生如发现有异常病灶,会进行活检以明确病变性质。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进行肠镜检查。例如,严重的心肺疾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以及无法配合内镜检查的情况,都是肠镜检查的禁忌。对肠道清洁剂成分过敏的人也难以完成肠道准备,从而影响肠镜检查的效果。
肠镜检查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肠道健康状况,而不是导致癌症的原因。面对癌症,我们应保持警惕,定期进行相关筛查,但同时也要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误解。在决定是否进行肠镜检查时,最好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了解自身的具体情况和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