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有哪些症状
在探究结肠的奥秘时,我们不禁对结肠的胚胎起源和生理特性产生浓厚的兴趣。右半结肠与左半结肠在胚胎形成时期就已展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这也为结肠癌的发病及转移方式埋下了伏笔。
右半结肠起源于胚胎的中原肠,血液供应主要依赖肠系膜上动脉,静脉血则通过肠系膜上静脉回流至右半肝,因此右半结肠癌的转移多集中在右半肝。而左半结肠源于胚胎的后原肠,靠肠系膜下动脉供血,其静脉血先流入脾静脉,再经门静脉到达左半肝,使得左半结肠癌更易发生左半肝转移。
在结肠的生理结构上,右半结肠的肠腔较大,肠壁较薄,易于扩张,主要功能是吸收水、电解质和部分葡萄糖,其内容物多呈液态或半液态。右半结肠癌不易引发肠梗阻。相较之下,左半结肠的肠腔较为狭小,主要功能在于吸收水分和贮存大便,其内容物通常呈半固态。
原发癌肿在左半结肠多为浸润型硬癌,呈环状生长,因此近一半的病人会出现肠梗阻的症状。这种肠梗阻的表现在早期仅有大便习惯的改变。随着病情的逐步恶化,环状生长的肿瘤会导致肠腔缩窄,出现便秘症状。随后,缩窄上端肠腔积液增多,肠蠕动增强,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当肿瘤发展到完全性肠梗阻时,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痉挛性腹痛、肠鸣音亢进以及无排便排气等症状。
右半结肠由于其丰富的血供,结肠癌肿生长迅速,瘤体较大。绝大多数病人可以在右腹部触及到肿块,回盲部肿块尤为常见。癌肿侵及血管时,常发生中央性缺血性坏死脱落,导致溃烂出血。早期出血较少时,表现为大便隐血;随着病情的加重,大便可能呈现暗红色或酱色。
右半结肠癌早期的大部分病人常有饭后右侧腹部的隐痛和胀痛。这种疼痛在活动后加剧,偶尔为阵发性,容易与慢性胆囊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或慢性阑尾炎等症状混淆,从而造成误诊。癌肿中心性坏死继发感染会引发毒血症状,临床上表现为消瘦、虚弱、食欲减退、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相较之下,左半结肠癌在早期就可能出现大便改变及梗阻症状,且就诊往往较右半结肠癌早,其发病数量也比右半结肠癌多一倍左右。
了解这些关于结肠癌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这一疾病并采取相应的防治策略。对于疑似患有结肠癌的朋友来说,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检查和治疗是保护自身健康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