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治疗药物选择需要根据癌症类型、分期、患者身体状况等因素个体化制定。以下是主要的药物分类及特点:
一、西医治疗药物
1. 化疗药物
通过干扰癌细胞分裂发挥作用,如紫杉醇、顺铂、环磷酰胺等,但可能影响正常细胞导致抑制、消化道反应等副作用。
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必要时配合升白针、止吐药等辅助治疗。
2. 靶向药物
针对特定基因突变(如EGFR、HER2等),如吉非替尼(肺癌)、曲妥珠单抗(乳腺癌),副作用相对较小但可能引发皮疹、腹泻等。
使用前需基因检测确认靶点。
3. 免疫治疗药物
如PD-1/PD-L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等),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适用于部分肺癌、黑色素瘤等。
4. 内分泌药物
用于激素依赖性肿瘤(如乳腺癌、前列腺癌),如他莫昔芬、阿那曲唑等。
二、中医辅助治疗药物
1. 常用中成药
复方斑蝥胶囊(清热解毒)、华蟾素片(增强免疫)、参一胶囊(扶正固本)等,可缓解症状或减轻放化疗副作用,但需辨证使用。
注意:中药不能替代规范治疗。
三、注意事项
个体化方案:药物选择需由肿瘤科医生根据病理分型、分期等综合评估。
副作用管理:如靶向药皮疹可用氢化可的松软膏,腹泻需补液及止泻药。
联合治疗:常需手术、放疗、药物等多手段结合。
建议尽快就医完善检查,明确诊断后制定针对性方案。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