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少用药胎儿才健康
孕期用药需慎之又慎:生命的守护者必须明白的事情
每个孕妇都是家庭的希望之光,每一位即将成为母亲的女性都是重点保护的对象。人生旅途中的孕期用药安全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点话题。据《生命时报》报道,针对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主任徐先明教授。
提及孕妇用药的安全问题,徐教授首先谈到了曾经震惊全球的“反应停”事件。这种看似安全的药物,在短短两年内竟然导致上万名短肢畸形的“海豹儿”诞生。这一事件促使各国开始重视孕期用药的安全问题,尤其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制定的孕期用药分级制度,以其明确、科学、合理的标准成为临床上的经典指导。这一制度根据药品对胎儿可能的伤害程度,将药品的安全性分为五类。
在这五类中,A类药多为维生素及矿物质类药,如叶酸、维生素E等,虽然相对安全,但如果过量使用同样会对胎儿造成不利影响。例如,维生素A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胎儿颅面发育异常、先天性心脏病及神经系统畸形。
B类药对孕妇比较安全,但对胎儿的危险性尚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这些药品在孕妇群体中的研究数据不足,使用时仍需谨慎考虑对胎儿的潜在风险。
C类药的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动物实验,显示可能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这类药品在使用时必须谨慎,仅在病情需要时考虑使用。
D类药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对人类胎儿存在危险,通常仅在孕妇生命受到威胁或患有严重疾病的情况下使用。而X类药的研究已经表明会致胎儿异常,明确禁止已怀孕或可能怀孕的妇女使用。
徐教授强调,孕妇在用药时应尽可能避免随意用药,即使是非处方药也不一定都是安全无害的。正在育龄的已婚女性在服药前应该明确自己是否怀孕,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如果在孕期生病,如感冒、腹泻、尿路感染等,孕妇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品,并按照常规剂量、疗程和方法使用,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胎儿的影响。孕妇应尽量避免多处方、大剂量用药,以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在病情严重、危及孕妇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即使使用C、D类药也要果断,以免延误治疗时机。因为,除了药物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外,治疗不及时导致的病毒感染或其他危险情况同样可能导致胎儿畸形。
让我们共同关注孕期用药安全,守护每一位准妈妈的健康与幸福。因为每一位未来的母亲都值得被尊重和保护,每一位宝宝的健康与安全需要我们共同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