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食品添加剂 添加剂并非洪水猛兽
食品安全问题如同深水,每每提及食品添加剂的新闻,都会牵动公众的敏感神经。近日,中国青年报舆情监测室公布了一份调查结果,超过六成的网民担忧添加剂的健康影响,更有四成网民主张全面禁用食品添加剂。这一话题再次引发广泛讨论。
曾经,食品添加剂对许多人来说是个陌生的概念。现如今,诸如“苏丹红”、“增白剂”、“三聚氰胺”等名词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词汇。在这个追求健康生活的时代,部分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借机大做文章,甚至将食品添加剂与致癌物质等同起来,以吸引公众眼球。一些不法厂家和个人混淆食品添加剂与非食用物质的界限,使得食品添加剂在公众眼中成为“过街老鼠”。但事实真相是否如此呢?
人类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东汉时期,中国就开始使用盐卤作为凝固剂制作豆腐。在全球范围内,埃及人在公元前1500年就用食用色素为糖果着色。如今,美国有5000多种、全球至少有1万多种食品添加剂被允许使用。在中国,到2012年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也有2500多种。这些添加剂主要用于加工食品,以改善食品的外观、风味和组织结构或贮存性质。
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主要源于对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的混淆。诸如“三聚氰胺、苏丹红、吊白块、瘦肉精”等,其实并非食品添加剂,而是被非法添加到食品中的物质。我国食品行业唯一院士孙宝国曾指出,完全没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几乎不存在,如果一个餐厅声称其食品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那绝对是一种误导。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越高,其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数量也会相应增多。这是因为食品添加剂在提升食品品质、延长保质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公众不必将食品添加剂视为洪水猛兽。只要是在国家规定范围内使用,它们对身体健康是无害的。相关部门应加大力度普及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的知识,对违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企业和个人依法严惩。新闻媒体也应客观报道食品添加剂的真相,避免加重公众的恐惧心理。对于普通民众来说,选择自己加工食品、在餐馆点餐时选择色彩不过分艳丽的菜品,都是保持对食品添加剂的理性看待的方式。
若想深入了解食品添加剂的相关知识,不妨多阅读相关书籍、文章,以获取更全面、客观的信息。只有科学、理性地看待食品添加剂,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现代科学带来的美味与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