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的买家逻辑:弃三鹿 选蒙牛
食品医药网CNFDA消息:中粮集团正积极布局全产业链食品领域,在食用油、大米、面粉等领域已取得显著优势。乳业作为食品产业的关键环节,中粮一直未曾涉足。近日,中粮集团内部人士透露,进军乳业已成为必然,只是时间问题。
乳业专家陈渝表示,中粮对乳业的兴趣早已显现。早在2003年至2004年间,中粮就开始关注乳业,并认识到乳业在海外市场的巨大潜力。集团对乳业的规划始于2004年,当时宁高宁刚刚从华润集团调至中粮出任董事长,开始推进多元化战略。
2009年,宁高宁将多元化战略升级为全产业链战略,设计了一个包含众多环节的食品产业链,其中自然包括乳制品。虽然中粮尚未为乳业设定具体目标,但将继续加强在乳制品行业的投入,提高其在整个产业链中的权重。
三鹿曾是中粮进入乳制品业的首选目标。2005年,中粮曾试图入股三鹿,但因控股权问题未能如愿。此后,中粮又与多家国内乳业巨头接触,但在“三聚氰胺事件”后,最终选择了蒙牛作为合作伙伴。
中粮集团内部人士表示,入股蒙牛是中粮在产业发展上的自然延伸。宁高宁在入股蒙牛的媒体见面会上表示,选择蒙牛是因为其业务和管理基础最适合与中粮合作。实际上,中粮更倾向于横向和纵向的立体式扩张,在食品及相关领域拥有多个板块。乳制品行业作为横向延伸的一部分,属于完全新的支点,有助于中粮实现向乳业上游的延伸。
一位行业资深研究员分析认为,中粮的乳制品业务和白酒业务都属于横向延伸。相比白酒行业,乳业更具有代表性。目前与乳业相关的业务只是做饲料和羊绒产品,并未涉及奶牛养殖。乳业在中粮的规划中将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填补了在奶牛养殖上的空白。
虽然蒙牛将利用中粮上游的优势加强牧场建设,但乳业高层们认为,奶牛的养殖与目前中粮上游产业相距甚远。一家知名乳品企业的高层表示,收购蒙牛不仅为宁高宁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引擎,还加强了上游畜牧产业,丰富了下游产品线的销售渠道。
中粮集团迟迟未进军乳业主要是因为没有遇到合适的投资对象。陈渝表示,小企业不符合中粮的要求,而在国内知名乳品企业中,伊利、光明、三元等均为国有企业,入股不易。中粮内部人士则解释称,中粮的要求较高,因此选择的余地不多,需要等待合适的机遇。控股权是中粮介入一个行业或企业时的关键要求之一。
中粮进军乳业是时间问题,其立体式的扩张战略将在乳业领域得到体现。通过进军乳业,中粮将进一步完善其全产业链布局。在乳业风云变幻的背景下,中粮与蒙牛的关系一直处于市场关注的焦点。陈渝对外部分析指出,一旦蒙牛运营出现问题,中粮作为大股东,会果断行使职权,介入经营。在蒙牛的未来架构中,中粮占据了三个董事席位,但均为非执行董事。中粮的角色更多的是在战略层面影响蒙牛的发展,诸如发展方向、经营计划和业绩等。宁高宁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中粮在董事会层面足以对蒙牛产生足够的影响力,看到期望的结果。
尽管蒙牛股权分布广泛,但实际控制权主要掌握在牛根生团队手中。宁高宁与牛根生在经营理念上的高度契合,使得双方能够达成默契。中粮对蒙牛的关注并非日常经营,而是更侧重于战略协同和长期发展规划。乳业专家王丁棉透露,三聚氰胺事件后,中国乳业市场正在经历一次大洗牌,小企业逐步被淘汰。中粮收购蒙牛无疑会加速这一过程。
据东方艾格高级分析师陈树韦分析,蒙牛在奶源建设上的需求与日俱增。考虑到三聚氰胺事件前蒙牛在上游的投入有限,建设现代化牧场将是一笔巨大的投资。为此,老牛基金和KKR等投资者纷纷向现代牧场投入资金,蒙牛现代牧业集团正在全国范围内兴建现代化牧场,旨在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奶牛养殖技术最先进的现代奶牛养殖企业。这一举措对于蒙牛来说,是奶源建设的重要一步,也是其长期发展的战略布局。
宁高宁明确表示,中粮会在各个方面支持蒙牛的发展。虽然中粮目前未有增持蒙牛的计划,但陈渝和中银国际分析师赵宗俊均认为,随着中粮与蒙牛的绑定,未来三年内如果厚朴基金选择退出蒙牛,中粮为了整合乳业产业链很可能会增持蒙牛的股权。最终,中粮可能会接手厚朴基金持有的全部蒙牛股权,实现乳业产业链的全面整合。这一趋势值得我们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