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诊所输液后猝死 家属索赔68万
患者陈某因胸闷、呕吐等不适前往南宁某诊所就医,诊所对其进行输液治疗后开具胃肠药物。次日凌晨患者在家离世。经鉴定,患者死因符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心肌梗死致心源性猝死。家属认为诊所存在医疗过错,将其告上法庭,要求赔偿68万余元。
南宁市邕宁区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并委托司法鉴定所进行鉴定,发现诊所确实存在医疗过失。在诊疗过程中,诊所未书写病历,未做任何检查,仅凭症状诊断为消化系统疾病,未做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对陈某病情可能存在的危险性未尽到高度、谨慎的注意义务。司法鉴定认为诊所的过失行为与患者的死亡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但并不是根本因素。患者自身隐瞒患有心脏病等基础疾病,且未遵守医院医嘱进行治疗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最终,法院认定诊所承担三成责任,赔偿死者家属19万元。
这起医疗纠纷历时两年才解决,对于基层医生和医疗机构来说,这是一次深刻的警醒。在诊疗过程中,医生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杜绝输液需谨慎。医生在决定输液前应仔细询问患者过敏史和基础疾病,认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诊,确保对症下药。如非必要,尽量少输液。输液应在具备抢救措施和能力的前提下进行。
二、查体和辅助检查不可或缺。面对患者时,详细的问诊和精准的体格检查是医生的重要武器。医生应充分利用新技术手段进行检查和诊断,但体格检查的重要性依然不可替代。
三、认真及时书写门诊日志、处方和病历。这是医疗机构最基本的日常工作记录,对于医生来说至关重要。医生应认真、及时书写并确认无误,切勿存侥幸心理。
四、疫情下需严格遵守防控规定。在疫情期间,基层医疗机构和个体诊所应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定,不得擅自接诊和输液。
五、合法维护自身权益。在医疗纠纷中,基层医生和医疗机构在风险承担和法律认知方面可能有所不足。在诊疗行为规范、病例日志完善的情况下,面对不合理的赔偿要求,应通过法律合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这起悲剧提醒我们,医疗行业的风险无处不在,医生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在诊疗过程中,医生应严格遵守医疗规范,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确保医疗安全。患者也应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告知医生相关信息,遵守医嘱,共同维护医疗秩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