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市民先贷款后转账 谨防冒充京东客服诈骗新套路
警惕京东客服诈骗新手段:贷款陷阱与个人信息安全的双重考验
你是否接到过声称来自京东客服的奇怪电话?请注意,这有可能是新型诈骗手段的一种。近日,多地警方发出警示,一种冒充京东客服的新型诈骗行为正在悄然兴起,其手段隐蔽且极具欺骗性,市民需提高警惕,涉及转账时务必谨慎。
在长沙,一起真实的案例令人心惊。杨女士的丈夫徐先生接到了一通自称京东客服的电话,对方准确报出了他的个人信息,并声称其京东金融账户异常,需要注销,否则会影响征信。徐先生一时慌了神,按照对方的指示操作,甚至准备将刚贷的4万元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幸运的是,杨女士及时察觉不对劲,民警的及时赶到更是阻止了可能的转账损失。
这起事件的诈骗手法并不简单。诈骗分子首先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使用境外电话或者固定电话冒充京东客服,骗取受害人的信任。他们声称受害人的京东白条会影响个人征信或利率高于国家规定,诱导受害人按照他们的设定进行操作。诈骗分子还会要求受害人下载屏幕共享的视频会议APP,远程指导并观看其操作,引导受害人在借贷平台进行贷款,最终将款项转入指定的银行账户。
那么,如何防范此类诈骗呢?民警给出了几点建议:
1. 核实身份和官网认证:银监会、京东的客服电话不会主动外呼,接到自称这些机构的电话时要提高警惕。如有疑问,可直接拨打96110咨询。
2. 保护个人信息:身份信息、银行账户、验证码、密码等要妥善保管,绝不透露给陌生人。
3. 拒绝添加好友和屏幕共享:如对方要求添加私人社交账号或使用视频会议软件进行屏幕共享,一定要果断拒绝。
4. 不转账、不借贷:对于对方提出的转账或借贷要求,一律不要理会。
5. 对征信问题保持冷静:个人征信由中国统一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删除或修改。如有疑虑,可通过正规渠道查询。
这起案例不仅提醒我们要警惕冒充京东客服的诈骗行为,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个人信息安全的意识。在这个信息时代,保护个人信息就是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希望广大市民能提高警惕,积极向身边的人宣传反诈知识,共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