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灸是怎么回事 又该怎么处理呢

运动健康 2025-04-16 09:14健康知识www.aizhengw.cn

关于晕灸:一种易被忽视但值得关注的针灸不良反应

晕灸,尽管在针灸治疗中较为罕见,但却是一种真实存在且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不良反应。其临床表现与处理措施与晕针类似,都应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

晕灸的机理,常被误解为与休克无异。实际上,晕灸与晕针一样,都是一种血管抑制性晕厥。强烈的刺灸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导致血管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进而引发血压下降和广泛性的脑血流量减少,最终引发晕厥。

关于晕灸的原因,古籍《标幽赋》中已有提及:“空心恐怯,直立侧而多晕”。常见的诱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体质原因:这是最主要的诱因之一。体质虚弱、精神过于紧张、饥饿、疲劳,特别是那些体质过敏、血管神经机能不稳定的人,都更容易发生晕灸。很多时候,我们找不到晕灸的明确原因,但往往可以在体质因素中找到线索。

刺激原因:穴位的刺激过强也可能导致晕灸。何为过强,这因个人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在刺激的种类中,艾灸是最常见的。

体位原因:正坐位或直立施灸时,晕灸的发生率较高。

环境因素:诊室的环境和气候也可能影响晕灸的发生,如气压低的闷热季节、空气混浊、声浪喧杂等都可能诱发晕灸。

那么,如何预防艾灸时的晕针呢?现代预防方法主要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入手。

心理预防:对于心理戒备强、有疑虑的患者,我们可以进行语言诱导,解释针灸的过程和可能的感觉,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对于性格内向、注意力容易集中的患者,我们可以采用松弛训练,如让其凝视某物体,进入冥想状态后再进行针灸。对于性格急躁、注意力容易分散的患者,我们可以通过向其提出小问题或让其进行简单的快速心算来转移其注意力,帮助其放松。

生理预防:对于饥饿的患者,应在灸前适当进食;对于过度疲劳的患者,应让其休息至体力基本恢复。对于有晕针或晕灸史的患者,最好采取侧卧位进行针灸,简化穴位,减轻刺激量。在施灸过程中,一旦患者有先兆晕灸症状,应立即处理。施灸结束后,患者应在诊室休息5-10分钟后再离开,以防延迟晕灸。

晕灸是一种需要我们关注的针灸不良反应。只有充分了解其原因和预防措施,才能确保针灸治疗的安全有效。

上一篇:周杰伦演唱会将重映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