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六院发文提醒,了解腺病毒,出现症
近日,健康版报道了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关于腺病毒的详细解答。针对前不久乐山发生的百余名小朋友感染腺病毒并出现发烧事件,文章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普及了腺病毒的感染途径与预防方法。
腺病毒感染在小儿群体中较为常见,能引发包括咽结膜热、肺炎、脑炎、膀胱炎及肠炎等在内的多种疾病。其中,腺病毒肺炎是婴幼儿肺炎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
腺病毒的传染性强,主要通过飞沫、接触和粪口三种途径传播。飞沫传播是呼吸道感染的主要方式;接触传播则是手接触被腺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后,未经洗手而触摸口、鼻或眼睛导致的;粪口传播则是通过接触腺病毒感染者的粪便。虽然人人都有可能感染腺病毒,但5岁以下儿童尤为易感,其中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风险最高。感染潜伏期平均在3天到8天之间。
部分腺病毒感染的患儿临床表现较重,肺外并发症较多。特别是在患有慢性基础疾病和免疫功能受损的人群中更容易发生重症。重症病例容易遗留慢性气道炎症和肺部疾病,成为婴幼儿肺炎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感染腺病毒后,患儿可能会出现高热,体温常超过39℃。轻症患儿通常在7到11天内体温恢复正常,其他症状也随之消失。重症患儿的高热可能持续2到4周,部分患儿体温甚至超过40℃。咳嗽和喘息也是常见的症状,部分患儿病情可能逐日加重。患儿还可能出现精神萎靡、烦躁、易激惹、抽搐等症状。消化系统方面,部分患儿可能出现腹泻、呕吐以及严重腹胀。少数患儿还会出现结膜充血、扁桃体有分泌物等症状。
对于腺病毒感染的治疗,一旦出现呼吸衰竭、胃肠功能障碍、中毒性脑病或脑炎等并发症,就需要立即就医。治疗方面,可以应用抗病毒的药物以及干扰素进行治疗。可以选择应用蒲地蓝或蓝芩口服液以及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对于药物剂型的选择,临床中也非常关键。例如,利巴韦林注射液能够迅速通过血液循环抵达病变部位;口服制剂则适用于病情不严重但明确需要治疗的患者;气雾剂的优势在于可以局部用药,特别对于喂食困难的儿童和低龄患儿,气雾剂可以提高用药的依从性。
家长们在面对孩子的健康问题时需保持警惕,了解腺病毒的感染途径和症状,做好预防措施,一旦孩子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