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也会导致过敏
中药的过敏反应不容忽视
一直以来,中药因其多为植物药、药性平和、副作用少等特点,被广大民众视为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良方。事实上,中药使用不当同样可能引发严重过敏反应,其危害不容忽视。
对于西药过敏,人们普遍有所认识,因此在服用或注射某些药物时会进行试敏。但相比之下,人们对中药的过敏反应却常常忽视。实际上,中药同样可以引起皮肤、局部乃至全身过敏反应。
皮肤过敏反应
服用某些中药后,可能会出现荨麻疹、猩红热样皮疹、麻疹样皮疹、多形红斑、湿疹样皮疹等症状。常见的致敏中药包括蒲公英、熟地、木香、砂仁等煎服药材,生蜈蚣粉等冲服药物,以及复方丹参片、牛黄解毒丸等口服药物。外敷的五虎丹或石膏粉,甚至肌肉注射的板蓝根、柴胡注射液等也可能引发过敏反应。
局部与全身过敏反应
除了皮肤反应外,中药还可能引发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例如,口服六神丸、枇杷膏可能导致喉头水肿,部分人对枯矾接触部位会出现过敏丘疹。更严重的是,中药还可能引发全身反应,表现为四肢麻木、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胸闷气短、血压下降等,甚至可能导致心律失常、溶血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等症状,甚至出现休克。容易引起此类过敏反应的药物包括牛黄解毒丸等口服药物,以及肌肉注射的板蓝根、穿心莲等。
为了预防中药过敏,我们必须重视起来。在购买药物前,应详细了解药物成分、性能及可能发生的毒副作用和过敏反应。用药时,要遵医嘱对症用药。使用外敷药时,应注意用药方法,先从小片试验开始,观察24小时后再扩大使用面积。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采取抗过敏治疗措施。症状轻微者,可服用抗组织胺药;症状较重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可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还要认真区分中药引起的过敏反应和疾病症状,避免把过敏反应误认为是疾病加重而加量用药,以免加重过敏反应。尤其在使用中药针剂时,由于容易出现较多且较重的过敏反应,家庭最好不要自行使用。如有需要,应到医院接受治疗以防意外。
中药的世界博大精深,其药性与人体反应复杂多样。在享受中药疗效的我们必须提高警惕,正确使用,以防过敏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