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难做怎么回事 为什么越来越难做
近年来,关于电商行业的热议不断,中小商家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也日益显现。究竟为何现今的电商环境愈发难做?让我们深入一下。
不久前,一位作者在派代网发表文章,了创立14年后的电商市场为何现在才是开店的好时机。小神龙对此持有不同看法。从行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竞争来看,中小商家普遍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那么,是否应该继续从事电商?又该如何抉择呢?
让我们关注电商行业的现状。从整个电商用户增速来看,大约为10%,物流快递的增速也在下滑。据《中国网上零售B2C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显示,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网上零售B2C市场交易规模达9854.4亿元人民币。其中,天猫和京东的交易额虽然依然庞大,但增速已显疲态。唯品会等其他电商平台也在面临增长放缓的挑战。显而易见,电商大环境正在经历下行趋势。
那么,天猫的逆势增长又是如何实现的呢?从京东的自营业务来看,虽然在家电、办公、3C数码等领域依然领先天猫,但增速已明显下降。服饰品类的线上增速也只有20%,大盘增量有限。天猫的增长不可能主要来源于这些领域。那么,其增速从何而来?可能的答案是从其他渠道切换而来,特别是与新零售紧密相关的部分。
新零售作为未来的商业趋势,正吸引着巨头们的争相布局。阿里、京东、腾讯等巨头在新零售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他们不仅希望通过新零售夺取市场先机,还能通过统计用户和线下交易额来放大GMV数据,从而赢得市场青睐。为了这些利益,巨头们在零售圈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大战。从微信小程序到高鑫零售的收购,从盒马鲜生的扩张到腾讯、京东和唯品会的战略联盟,“二选一”的竞争策略依然在持续上演。
在这样的背景下,阿里巴巴集团对天猫和淘宝进行了人事调整,并赋予了新零售战略的重要地位。阿里希望通过淘宝赋能中小商家和创业者,而天猫则帮助全球品牌打通线上线下市场。这一战略调整展示了阿里在新零售领域的决心和野心。新零售大战的背后是巨大的资金投入,那么这些资金究竟从何而来呢?
除了巨头间的竞争和合作带来的资金支持外,新零售的资金来源还包括多个方面。例如,电商平台的盈利、投资者的投资、商家的入驻费用等都是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新零售领域还有许多创新的空间和机会,这也为资金的投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电商行业虽然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压力,但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中小商家需要站在更高的维度看待自身所处的位置,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也需要关注巨头间的竞争和合作动态,以及新零售的发展趋势和机遇。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电商金字塔:阿里新零售背后的流量博弈
让我们聚焦这张精心绘制的金字塔图。从金字塔的结构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阿里的收入来源主要依赖于天猫平台。为了扩大新零售的版图,阿里不断通过流量变现收取更多的服务费,而天猫正是这一战略的核心。未来,流量资源将更多地流向天猫,阿里似乎也在积极为其引流。
为什么现在电商之路愈发艰难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实际的情况。无论是PC端还是移动端,天猫品牌店都在各大平台上占据显著位置。酒仙网在天猫占据的“红酒”关键词的PC端所有推广位,只是众多案例之一。在移动端搜索“男装外套冬”时,大部分显眼的位置也被天猫店铺占据。这种强大的品牌实力,让许多小商家感叹广告费用高涨,推广压力巨大。大品牌因其强大的推广费用,为平台带来了更多的增量,自然在平台内拥有更高的地位。
更糟糕的是,有消息透露手淘可能将关闭内容公域渠道,统一发布到微淘。这意味着商家需要依靠自己的内容团队来获取流量,或者选择付费获取渠道资源位。在这种流量分配格局下,作为金字塔底层的商家,面对的竞争对手实际上是拥有更多资源的天猫品牌和大品牌。对于商家来说,未来要么舍得投入资金购买流量,要么建立自己的内容团队,无论如何,电商之路都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
与此电商平台也面临着来自各方的压力。以拼多多为例,其凭借低价和朋友圈拼团模式获得了大量的用户,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中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这种势头对电商平台构成了明显的冲击。虽然拼多多也面临着假货和质量问题的质疑,但其庞大的用户群体和独特的商业模式使其在电商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环境下,电商平台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商家们面临着流量下跌、资源减少的困境,必须寻求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来应对。电商越来越难做是一种趋势,但并不是必然。我们需要积极应对挑战,寻找新的机会和突破口。
这场暗战已经打响,电商平台的生死存亡迫在眉睫。如果我们中小商家的产品同质化问题依然严重,那么我们必须寻求变革。我们需要关注市场变化,紧跟消费者需求,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我要强调的是,虽然电商之路愈发艰难,但只要我们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精神,积极应对挑战,寻找新的机会和突破口,我们就有可能在这个市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