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长期胃痛查出胃癌 胃癌早期症状并不明显
《胃癌的警钟:年轻人需警惕》
在风华正茂的大学时代,王欢的名字背后却隐藏着一段沉重的经历。长期忍受胃痛折磨的他,因忽视症状,最终被诊断为胃癌中晚期,经过手术,他的胃被切除了三分之二。这个年轻的生命,给我们敲响了预防胃癌的警钟。胃癌,这个看似遥远的疾病,正在悄悄侵蚀年轻人的健康。
胃癌早期症状隐匿,让人难以捉摸。上腹部的不适、隐痛、嗳气、泛酸,甚至食欲减退、轻度贫血等症状,很容易与胃十二指肠溃疡或慢性胃炎相混淆。一些患者通过服用止痛药、抗溃疡药或调整饮食后,症状得到缓解,从而忽视了进一步的检查。随着病情的进展,症状逐渐恶化,出现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和贫血等明显迹象。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腹部肿块、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黑便、腹水及严重营养不良等症状。
哪些人群是胃癌的高危人群呢?三餐不规律、暴饮暴食的人群要格外警惕。胃是一个守时的器官,胃液分泌存在生理性高峰和低谷。如果对应的时间胃内没有食物,很容易损伤胃黏膜。过了饭点才暴饮暴食,会大大增加消化器官的负担,甚至引发急性肠胃炎或胃出血。
抽烟喝酒、食物不洁也是胃癌的重要诱因。和酒精都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引起黏膜下血管的收缩和痉挛。一些不洁食物中的幽门螺旋杆菌则是胃溃疡的重要元凶。在高压状态下长期精神紧张、情绪低落,甚至焦虑、气愤等不良情绪,也会造成植物神经性系统功能紊乱,引发胃肠道疾病。
滥用药物也是伤害胃的一大杀手。许多人在出现胃疼时自行购买药物服用,但在未明确病因的情况下,一些药物可能会加重胃病的恶化。生活中常用的解热镇痛抗炎类(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止痛片)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如地塞米松、可的松)等药物,都可能直接或间接损伤胃黏膜。
年轻人们,请务必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不要忽视胃发出的任何警告信号。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限酒,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滥用药物,这些都是预防胃癌的重要措施。让我们共同警惕胃癌的威胁,守护好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