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十大方法要领
中国式健身功夫源远流长,其背后的文化思想有别于现代西方科学,更贴近道家的性命双修理念。相较于单纯追求力量,它更强调长寿的效用。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传统健身往往伴随着中医和阴阳学说,其中阴阳学说甚至发展成了一门独特的科学体系来解释世间万物的规律。
由于传统武术的博大精深和词汇的玄妙深奥,常常使人误解为与宗教信仰有关。一些练功者因此走入误区,陷入玄学的思维,未能真正领略其精髓。但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老祖宗们使用了一些较为玄妙的词汇和行话,我们仍可以用现代的语言来解释和“翻译”,以便更多人能理解。
掌握以下十大要领,便掌握了中国健身功夫的核心。
一、呼吸方式:采用顺腹式呼吸,吸气时腹部自然鼓起,呼气时放松。不要故意鼓肚子,要顺其自然,循序渐进。
二、舌抵上腭:练功时,舌尖轻轻抵住上牙两颗门牙的牙龈处,产生唾液后咽下。
三、抬脚跟:练习时慢慢抬起脚跟,用脚趾撑地。初学者可以逐渐练习,不必急于求成。
四、身体放松与用力:全身肌肉要放松,用力时要有如推门的感觉,避免肌肉紧张。武术中讲究“劲儿”,而非单纯的力量。
五、情绪调节:保持内心平静愉悦,排除不良情绪的影响。这些情绪直接影响练功效果,也影响健康。
六、避免不适宜的练功环境:在疾风迅雷、暴雨闪电等特定环境下不宜练功。
七、持之以恒:调息运力等需长期坚持方能有所长进。许多提到的效果往往需要至少一个月的练习才能显现。
还有许多注意事项需牢记在心。例如,在男女房事前后一时、女子胎前八月产后四十日等特定时期不宜练功。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也会影响练习效果,如避免重伤、大醉过饱等。
中国健身功夫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需要用心去体会和实践。只有真正理解其背后的理念和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练习效果。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并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们时常会遇到挫折和困难。面对这些挑战,如果我们急于求成,心烦意乱,看不到想要的效果就开始放弃,那么我们就失去了真正的修行者的精神。我们必须理解并遵循功法的基本原则。
功法的基本原则在于运用各种动作技巧,如推挽、托按、旋转等等,这些动作都需要我们挨身变换,顺势而行。我们必须使这些动作回旋如意,操纵自然,这样才能达到合适的程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绝不能另起炉灶,而是要遵循已有的清浮浊凝、阳动阴静的道理,通过搬运来调和五脏六腑、十二经络,使法的次序井然不乱,法多而势一贯。
对于身体姿态,功法要求我们必须保持正直,脚跟相抵,站立夹角90度。下巴略微内收,与地面垂直,耳垂肩、鼻对胸。头顶上顶,有一种虚领顶劲的感觉。我们必须避免缩脖塌腰、鼓肚子、弯腰、驼背、左右倾斜、松松垮垮等不良姿态。
至于练功的次数和遍数,这完全取决于我们的决心和毅力。有两种常见的练功方法供我们选择:一种是一次只重复做几个动作,每个动作重复10遍以上;另一种是每个动作做3遍,然后一次完成所有动作。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来选择练功的方式。次数越多,效果出现得越快;次数少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如果我们练功的次数太少,那么就很难看到明显的效果了。
我想强调的是,许多人可能在资料上看到的练功方法,实际上是他们练功后的结果。例如,关于如何用“意念”引导“气”如何运转的说法,我通过自己的实践发现,实际上我们首先需要练出“真气”,这些气自然会运转,我们只需要“内观”就好,无需过多意念引导。我们在学习功法时,一定要找到真正的源头,避免人云亦云、想当已的情况出现。只有持之以恒地练习,才能真正体验到功法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