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食:返璞归真的选择
中国的烹饪艺术,融合了多种多样的手法,如煎、炒、烹、炸等,每一种都蕴含着火的独特魔力。在繁华的中式厨房里,如果你靠近炉灶,便会不时被那青菜下锅的爆炒声所吸引。
随着全球化的步伐,生食的概念也逐渐被国内消费者所接受。在寿司店中,不只是年轻人,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也开始欣赏并享受生食的魅力,比如那鲜活的刺身和生牛肉片,搭配乌龙茶,形成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苏的妈妈最近体验了一次生食龙虾,被那放在冰块上的龙虾在被厨师剔肉过程中的鲜活状态所吸引。而几年前的她,对刺身还持谨慎态度,坚持要煮熟才能食用。这种变化反映了生食从前卫时髦逐渐变成了一种被广泛接受的饮食方式。
生食的拥护者认为,与生热加工后的熟食相比,生食能更好地保留食物的营养成分。他们认为,加热超过一定温度会破坏食物中的维生素和酶,导致人体不得不消耗自身储备来满足机体需求。而生食能够完整保留这些宝贵的营养物质,尤其是酶,它能够将摄入的营养转化为机体能量,防止细胞老化,促进消化。
罗迪,一位外企员工,他的晚餐常常是在家里吃的。他偏爱有机蔬菜沙拉和白煮蛋,偶尔也会加入寿司或刺身。他对餐厅的菜品持怀疑态度,认为过多的调料掩盖了食物本身的味道。他坚信:“豆腐就是豆腐,肉就是肉,鱼就是鱼。”他尊重食物的原味,不希望通过调料来掩盖它们。
关于生食,罗迪还有一个有趣的比喻:年轻人因为心境简单,喜欢寻求刺激,包括味觉上的刺激;但随着经历的增多,人们更希望寻找简单纯粹的滋味。
尽管生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熟食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事实上,生食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一些科学家主张通过生食来治疗某些特定疾病,“生食疗法”在国外已有百年历史。一些人甚至通过纯粹生食成功治疗了疾病。但这并不意味着熟食没有价值。一些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必须通过烹饪才能被人体吸收。例如,番茄红素的最佳摄取来源于烹制的西红柿食品,而非生的西红柿。同样,胡萝卜经过烹制后,人体对其中的胡萝卜素吸收能力会增强。大豆的营养丰富,但只有通过充分加工和加热,这些营养物质才能被人体更好地吸收。
无论是生食还是熟食,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应该尊重食物的原味和营养价值,合理搭配生食和熟食,让饮食更加健康、多元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