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

生活百科 2025-04-09 06:41生活百科www.aizhengw.cn

近日,安徽省人民办公厅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的若干重要举措。这些举措旨在进一步减轻困难群众和大病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强化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综合保障,防止因病致贫返贫,促进共同富裕。

一、科学确定救助对象范围

这些举措明确了救助对象的分类,包括困难职工和城乡居民中的特困人员、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家庭成员等。还涵盖了乡村振兴部门认定的返贫致贫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对象,以及虽不符合特困人员、低保对象或低保边缘家庭认定条件,但因高额医疗费用支出导致家庭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大病患者。

二、发挥医疗保险主体保障功能

这些举措强调了对救助对象的参保资助,确保困难群众能够依法参加基本医保并实现及时参保、应保尽保。对于特困人员,将给予全额资助;对于低保对象,将给予80%至90%的定额资助。大病保险也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等实行倾斜支付,降低起付标准、提高报销比例,并取消封顶线。

三、完善分类救助托底保障作用

在费用保障方面,这些举措明确了救助费用的范围,主要包括救助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费用和慢性病、特殊病门诊费用。根据救助对象的家庭困难情况,分类设定了年度救助起付标准、救助比例和年度最高救助限额。特困人员和低保对象取消起付标准,并设定了较高的救助比例。还加强了对门诊慢性病、特殊病的救助保障,门诊和住院救助共用年度救助限额。

这些举措通过建立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为困难群众和大病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有效的医疗保障。通过明确救助对象范围、发挥医疗保险主体保障功能以及完善分类救助托底保障作用等措施,这些举措将有效减轻困难群众和大病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防止因病致贫返贫,促进社会的共同富裕。对于本年度新增的救助对象,在身份认定之前,其个人自付的合规医疗费用可以根据申请得到相应的救助回溯。对于未参加基本医保的个人原因导致的未参保情况,通常不会纳入医疗救助的范围。

四、进一步拓宽社会综合救助渠道

(十)壮大慈善救助力量。社区(村)慈善基金的设立被积极推动,鼓励将大病救助作为其核心协议内容。实施全民参与、互帮互助的大病慈善救助新模式。慈善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以困难群众的医疗需求为导向,优先设立针对医疗费用高、社会影响大、诊疗路径明确的大病救助项目。为符合规定的异地就医的困难家庭提供交通补贴。通过拓宽社会救助信息与本地慈善资源的互动渠道,推动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的透明化和各平台间的资源共享。加强对医疗救助领域的社会工作服务和志愿服务的发展支持,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各方承受能力,建立罕见病用药保障机制,整合多方资源,如医疗保障、社会救助、慈善帮扶和商业保险等,实施综合保障措施。

(十一)鼓励医疗互助和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扩大职工医疗互助的覆盖面,规范互联网平台互助活动,加强风险管控。支持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满足人们在基本医疗保障之外的需求。商业保险机构被引导进一步完善健康保险产品,将更多医保目录外的合理医疗费用纳入保障范围。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与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相衔接的商业健康保险,对困难群众在政策上给予适当倾斜。逐步实现与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一站式结算”,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五、规范三重保障服务管理

(十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建立了救助对象信息动态管理机制,民政部门、乡村振兴部门认定的救助对象,经过身份核查和分类标识确认后,及时向医保部门推送信息。医保部门根据救助对象身份落实相关待遇。通过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信息平台,提供医疗救助业务“一站式”服务。基层干部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宣传政策,主动帮助困难群众办理救助申请。

(十三)加强医疗服务管理。完善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救助服务,推行基层首诊、规范转诊,引导救助对象合理就医。按照安全、经济、有效的原则,引导救助对象和定点医疗机构优先选择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的医疗项目。对于特定的救助对象,如特困人员、低保对象等,在市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可以享受“先诊疗后付费”的待遇。

(十四)严格基金监管。强化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基金的监管,确保基金的安全高效使用。加强协议管理,强化定点医疗机构的费用管控责任。实现自查自纠、日常稽核、抽查复查的全覆盖,保持对欺诈骗保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

六、强化组织保障措施

(十五)加强领导和部门协同。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重特大疾病保障工作机制。将医疗救助保障政策的落实情况纳入相关评价和考核。

(十六)加大投入保障。各级要落实医疗救助的投入保障责任,提高医疗救助资金使用效率。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十七)加强服务引导。加强医疗保障经办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妥善处理潜在风险。

上一篇:枇杷怎么吃美味又养生呢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