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宫颈癌变的“首恶”
宫颈癌,作为一种独特的癌症,其成因已经明确: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其主要的诱因。
在众多癌症中,宫颈癌独树一帜,这是因为其背后有一个明确的罪魁祸首人乳头瘤病毒。这是一种叫人乳头瘤的病毒在悄然间引发了子宫颈的病变,进而导致了宫颈癌的发生。
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研究数据均揭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子宫颈癌的主要流行因素。事实上,这种病毒感染是发生宫颈癌的必要条件。感染了人乳头瘤病毒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患上宫颈癌。因为大部分感染会被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成为“一过性感染”。
人体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后,病毒基因可能深入宫颈上皮细胞内。对于机体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感染期限通常为810个月,之后会被自身免疫系统清除。但另一种可能是,机体免疫系统虽能识别感染的人乳头瘤病毒,却无法将其清除,致使感染持续存在,可能引发宫颈细胞的增生、异型性变,最终演变为癌变。
尽管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非常常见,特别是在性活跃年龄段的女性中,但多数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可以被机体免疫功能清除。并不是所有感染了人乳头瘤病毒的人都会患上宫颈癌。从感染到宫颈细胞的异型增生,再到侵润性宫颈癌,这个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通常是5到10年左右。只有高危型的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才有可能引发宫颈癌。
在临床检测中发现了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并不等同于可以诊断为宫颈癌。因为从正常宫颈细胞发展到宫颈癌,需要经历一系列转变。这个过程通常通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来反映。宫颈上皮内瘤变包括了宫颈非典型增生和宫颈原位癌。而宫颈非典型增生被视为宫颈的“癌前期病变”。
要想提高宫颈癌的治疗效果,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关键。有性生活史的妇女都有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的风险,所以初次发现感染并不需要过分紧张。但持续的或反复的感染,甚至感染不同型别的病毒,会大大增加发生宫颈癌的风险。
造成人乳头瘤病毒的持续感染和宫颈癌前期病变的危险因素包括早开始性行为、早生育、多产、性伴侣多、男性伴侣有性乱史或患有生殖器病毒感染等。吸烟、不注意个人卫生、慢性炎症刺激和病毒感染也是危险因素。
为了预防宫颈癌,正确的做法是坚持进行规律的筛查。在美国,宫颈癌筛查的时间有明确的指导原则。而在中国,根据经济发达程度的不同,筛查的起始时间也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连续两次正常的细胞学检查结果是延长筛查间隔的重要依据。每年进行一次筛查,如果连续两次结果正常,可以延长间隔至3年;如果连续两次人乳头瘤病毒呈阴性,可以进一步延长间隔至58年。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宫颈癌的发生,保护女性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