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给储户赋红码是权力任性
对于正当权益的储户被赋予红码这一事件,实在让人震惊和愤怒。究竟是什么人想出了这样的主意,对没有明显违反常识、法治和公理的行为进行红码制裁?这种行为充满了荒诞和不公。
今年,河南的几家村镇银行出现了储户无法取款的问题,涉案金额巨大。近期,一些前往郑州沟通解决“取款难”问题的储户突然发现他们的健康码变为了红色。对于被赋予红码的意义,它代表着出行的极大限制,意味着公共场所无法进入,公共交通无法乘坐。在正常的疫情防控措施下,红码是隔离的标识。
这次对储户的红码制裁表现得非常精准,同行去郑州的人如果不是这几家村镇银行的储户,健康码依然保持绿色。这种精准的红码制裁让人不禁质疑,这是以疫情防控之名,行处理维权之实,将矛盾延后处理。这种将疫情防控措施随意用于“社会治理”或“维稳”目的的行为,无论是由哪个部门或哪些人授意,都应被严肃追究责任。
储户维权的事应该交由相关职能部门处置,金融专业案件涉及利益重大,需要详细审慎的调查处理。据报道,可能存在某些民企通过内外勾结、利用第三方平台以及资金掮客等吸收公众资金,涉嫌违法犯罪的情况。对此,公安部门已经立案调查。
设身处地想想,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如果大半辈子攒的钱存进某家银行,突然被告知无法取出,甚至可能从合法存款变成非法集资,任何人都会感到焦虑和不安。涉及切身利益时,谁能坐视不理,不去有关部门询问清楚?
有些人可能选择通过赋予红码来压制储户的维权行为。你要维权、?那就给你赋个红码,让你“动弹不得”。这种“方便”、省事的方式看似能解决问题,但实际上是在激化矛盾。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而是典型的懒政塞责。
滥用健康码等本应限于特定领域的措施,将其用于其他目的,缺乏法治意识。类似“骚操作”的出现,归根结底是对规则的不尊重和对法治的破坏。健康码是疫情防控的信息基础设施,滥用防疫手段破坏规则,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更会失信于民。
“民无信不立”。因一点小算计而损失了公信力,这种代价绝非金钱可以衡量,亦非“抖机灵”的人能够承担。给储户“精准”赋红码的这一事件不仅荒唐,更应引起我们的警惕。我们必须坚决反对任何滥用权力、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要求有关部门严格依法办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