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在白血病肿瘤中扮演的重要角

生活百科 2025-04-10 15:28生活百科www.aizhengw.cn

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的联合研究下,揭示了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在白血病和胃肠间质瘤细胞生存中的关键角色。这支由周光飚研究员领衔的科研团队,联合了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解放军总医院和第二炮兵总医院的精英力量,共同攻克这一难题。

C-KIT,一种癌蛋白,在维持造血干细胞、肺干细胞以及胃肠间质细胞的生存、增殖和抗凋亡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C-KIT发生突变或过度表达时,它与M2型急性髓性白血病以及胃肠间质瘤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C-KIT如何使癌细胞逃避凋亡的机制一直笼罩在迷雾之中,针对C-KIT的靶向疗法也亟待深入研究。

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科研团队发现C-KIT的奥秘在于它与热休克蛋白Hsp90β的交互作用。野生型或突变型的C-KIT能够与Hsp90β结合,促使其发生磷酸化。这种磷酸化的Hsp90β会进一步与凋亡触动因子Apaf-1结合,抑制其激活半胱天冬酶-3的功能,从而让癌细胞得以逃脱死亡的命运。

过去针对C-KIT的治疗策略主要是利用药物抑制其磷酸化活性。但这种策略需要长期服药,且易产生耐药性,导致治疗失效。研究人员发现硼替佐米等药物能够促使C-KIT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随后被降解清除。这使得Hsp90β发生去磷酸化而失去活性,被束缚的Apaf-1得以释放,进而激活Caspase-3。激活的Caspase-3能够放大促进凋亡的信号,导致白血病干细胞死亡,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专家指出,通过白血病小鼠模型的实验,硼替佐米展现出显著延长白血病小鼠生存期的治疗效果。下一步,该药物有望被广泛应用于白血病和胃肠间质瘤的治疗中。这一研究成果不仅为我们揭示了C-KIT在癌细胞生存中的机制,还为未来的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和可能。

上一篇:袋鼠精胶囊一天吃几粒?过量有害无益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