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服用方法 中药常见的内服方法
中药的服用方法对于药效的发挥至关重要。各种中成药的服用方式,如冲服、调服、含化、送服和烊化等,都有其独特的适用场景和效果。
冲服是最常见的服用方法之一,主要适用于服用冲剂、糖浆剂、膏剂等药物形式。人们需要将药物用热水融化或调至悬浮状态后服用。对于一些芳香或贵重的中药,如牛黄、麝香等,也常采用冲服的方式。
调服则适用于需要将药物调成糊状的情况。对于不能吞咽的病人或小儿,以及服用散剂、丸剂、片剂等药物时,调服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含化是将药物含于口中,让其缓缓溶解,再咽下的方式。例如,六神丸、草珊瑚含片、金嗓子喉宝等治疗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的中成药就需要含化。
送服是大多数内服中成药的常用方式,俗称吞服。大部分的内服中成药,如片剂、丸剂、胶囊等,都可用温开水送服。对于大蜜丸,因其体积较大,无法整颗吞下,需嚼碎或掰成小块后再用温开水送服。部分中成药还会采用药饮送服以增强疗效,如服用藿香正气丸或附子理中丸时,可用生姜煎汤送服。
烊化则是将药物用开水或黄酒溶化后服用的方式。对于一些胶质、黏性大且易溶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等,就需要采用烊化的方式。
在中药处方上常会出现“先煎”、“后下”等字眼。对于介壳类、矿石类药物,如龟板、鳖甲、石决明等,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难以煎出,所以需要打碎先煎。煮沸约10至20分钟后,再放入其他药材。
值得一提的是,中药与食物同源。很多中药和食物之间难以截然分开。它们在生活中身兼两职,比如粮食类中的谷芽、麦芽等,蔬菜类的荠菜、萝卜等,果品类中的山楂、乌梅等以及调味品类中的山萘、生姜等,还有动物类如蛇类、家畜类、水产类等。这种药食同源的特性,使得中药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同时也强化了其实用性和经验性。人类的生活离不开中药,中药就在人类的生活中产生并发展。
了解并正确应用这些中药的服用方法,是确保药效得以充分发挥的关键。无论是冲服、调服、含化还是送服和烊化,每种方式都有其独特的适用场景和效果。正确地服用中药,不仅有助于疾病的康复,还能体现中药的深厚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