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运动是把双刃剑 过度会变笨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塑造强健身体,提升抗病力。运动并非无休止的奔跑与锻炼,它也有自己的极限。一旦超越这个界限,不仅可能无益于健康,甚至可能带来损害。
美国神经科学家贾斯廷罗德的研究发现,过度运动成瘾的老鼠大脑反应较正常老鼠更为迟钝。这项研究在神经科学领域引发了广泛关注。罗德博士指出,运动虽然有益于大脑,但也需要适可而止。
适量运动,让人更聪明。
人的大脑侧面有一个凸起的部分,称为海马体,它是大脑中主管学习和记忆的组织。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拉霍亚“索尔生物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喜欢活动的老鼠的海马体会长出新的细胞。这一发现提示我们,适度的运动可能有助于人类大脑中海马体的细胞增长,从而提高我们的思维、感觉和反应能力,让人变得更聪明。
过度运动却可能导致大脑功能下降。
大强度的运动通过多种途径对大脑机能造成损害。运动时能源物质的耗竭可能是中枢神经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运动过程中的血液重新分配、自由基的堆积以及血流加速都可能造成脑的血液和氧供应减少。这些不仅影响大脑的能量供应,而且直接抑制神经活动,使大脑机能下降。
生活中,人们常常在剧烈运动后感觉到身体的迟钝和大脑的“跟不上”。这不仅是上述因素造成的,还是机体本身的“保护性抑制”机制作用的结果。长期过量运动可能导致大脑的“保护性抑制”机能敏感性下降,使大脑机能受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健忘等症状,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
那么如何把握科学的运动量呢?
运动是否适量主要看心率,应该是最大心率的60%~85%。由于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同,选择最佳运动量应根据个人情况来决定。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观察运动后的身体反应来判断运动量是否合适,例如汗流量、轻松度、食欲、睡眠等。
对于老年人来说,在有氧运动的前提下,可以多进行手部的单项锻炼,增强人体的协调能力。而对于小孩,则要多做一些机械运动,如摆放积木等,这些看似简单的活动其实能大大促进大脑发育及手眼协调能力。
关键要把握好运动强度和时间。除了心率保持在适当范围,每次运动时间也应在30~60分钟的有氧状态下为宜。过量运动不仅无益,反而可能损害身体机能。只有科学的运动,才能让我们在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的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