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经失调是自律神经生病?医师告诉你真正原因
介绍自律神经失调:不只是神经的问题
自律神经失调这个名词已经悄然流行了三十多年。近期,因某热门节目的讨论,这一话题再次受到广泛关注。许多患者纷纷前来咨询,疑虑自己是否患上了自律神经失调。我们需要明白,自律神经失调并非单纯的自律神经病变,而是一系列症状的总称。
当我们谈论自律神经失调时,我们可能正在经历心跳加速、呼吸困难、口干舌燥、频尿或肠胃不适等症状。这些症状都与内脏功能息息相关,而这些功能恰恰是自律神经所控制的。当这些功能出现异常时,我们称之为自律神经失调。
那么,为何自律神经会失调呢?是自律神经本身生病了吗?实际上,除了部分精神科医师认为可能与焦虑、紧张有关外,其他科室的医师对此并未进行深入的。例如,心脏科医师面对心悸症状时,可能会考虑使用交感神经抑制剂;泌尿科医师针对频尿症状使用药物使膀胱肌肉松弛;肠胃科医师则可能针对胃胀胃闷症状使用抑制胃酸、促进肠胃蠕动的药物。
对于肩颈紧绷、头痛头晕以及睡眠障碍等问题,它们其实与自律神经并没有直接关联。我们不能因为这些症状与自律神经失调的症状同时出现,就轻易地将它们混为一谈。
真正的罪魁祸首可能是脑部调控自律神经的焦虑中枢出了问题。这可能导致过度紧张、交感神经异常表现、肌肉紧绷、难以入睡以及无法熟睡等问题。我们的治疗重点应该放在焦虑中枢和过度紧绷的脑细胞上,而不是简单地使用、肌肉松弛剂或交感神经抑制剂。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可能会导致依赖、滥用、虚弱无力等副作用。
自律神经失调还可能与内分泌失调有关,如甲状腺亢进,或某些药物引起的副作用,如某些支气管扩张药物。绝大多数情况下,它还是由焦虑性疾患造成的,如广泛性焦虑症、恐慌症或强迫症。
如果你正面临这些问题,记住要寻找精神科或身心科医师的帮助,而不是简单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理解并正确处理自律神经失调的问题,需要我们更深入地其根源,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症状上。
注:自律神经包括交感和副交感两种神经。交感神经负责紧张状态,而副交感神经则负责放松。如果患者表现出明显的焦虑症状,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抗焦虑药物。
由网友『她叫我熊妹』提供,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如果您觉得文章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