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疾控回应所谓删除GISAID平台数据:数据及访问链接一直存在

生活百科 2025-04-15 23:45生活百科www.aizhengw.cn

近日,针对外媒关于中国疾控中心删除上传至GISAID平台数据的报道,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及中国疾控中心主任沈洪兵先生在北京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进行了回应。他表示,有关中国疾控中心团队删除数据的传闻并不属实。实际上,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团队在论文和返修过程中,曾按照国际科学论文发表惯例,在GISAID数据共享平台上传了与论文相关的原始数据,以供杂志审稿人评审访问。这些数据的访问链接始终存在,从未被删除。

这场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旨在介绍中国关于新冠病毒溯源的研究情况。沈洪兵指出,去年2月,团队在《Nature》杂志了一篇论文初稿,并同步在GISAID平台上分享了相关数据。在文章正式发表之前,团队意外发现这些数据被GISAID平台提前释放,这实际上是平台工作人员的一次“误操作”。尽管如此,中国疾控中心团队和平台都没有主动删除这些数据,用于杂志评审的数据访问链接也一直有效。

沈洪兵强调,作者团队上传数据的操作完全符合国际惯例,并希望GISAID平台能向媒体和世卫组织澄清此事,还原真相。目前,该论文已在《Nature》杂志正式发表,所有原始数据也在国际和中国的四个数据库同步公开。

关于引发关注的华南海鲜市场早期研究数据论文,北京化工大学生命学院院长童贻刚教授在发布会上介绍了相关研究情况。他提到,研究团队在2020年1月至3月期间,在华南海鲜市场采集了超过1300份环境样品和冷冻动物样品。经过基因组测序和比对,发现病毒序列与当时病人的序列几乎完全一致,这进一步支持了病毒来源于人的假设。

针对国际上某些专家根据这些数据得出不同研究结果的情况,童贻刚指出,数据的分析结果可能会因采用不同的方法、软件和参数而有所不同。但通过对DNA条码的分析,发现环境样品中的宿主信息主要来源于人,人的基因丰度最高。这表明华南海鲜市场环境下的病毒很可能来源于早期的病人。至于市场上是否存在动物感染病毒的迹象,目前的数据并未显示。因为环境样本的采集时间在1月份,早于早期病例的出现时间。即使市场上存在动物被感染的情况,也有可能是动物被人感染,而非动物传染给人。“市场动物传人”的说法缺乏科学依据,仅仅是主观推测。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